政院再提紓困3.0 在野黨:缺乏規劃

呂翔禾 2020/07/26 17:25 點閱 5550 次
針對行政院提出紓困3.0,在野黨與學者多表不滿,認為過於倉促、未經充分評估。圖為行政院長蘇貞昌(本報資料照)
針對行政院提出紓困3.0,在野黨與學者多表不滿,認為過於倉促、未經充分評估。圖為行政院長蘇貞昌(本報資料照)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臧品安台北報導】「政院連2.0的成效報告都還沒出來就推3.0,完全是浪費公帑且不尊重立法院!」行政院23日通過紓困3.0,將再舉債2100億用來紓困製造業、研發疫苗。國民黨立委曾銘宗痛批,之前紓困2.0的預算執行報告都還沒出來就要推3.0,顯然缺乏整體規劃。民眾黨立委賴香伶質疑,「紓困3.0」追加2100億元預算,但回補金額達1235億,這樣的操作是否符合財政紀律?文大副教授杜震華認為,需要紓困的是國內的服務業,並非製造業。

紓困缺乏整體規劃

「振興券都已經印好了,行政院居然還追加預算,完全不尊重立法院。」曾銘宗不滿表示,振興券預算2月規劃的18億,到後來紓困2.0中追加110億,到了這次紓困3.0居然還追加了382億,之前印振興券的時候錢不夠,居然編列到紓困3.0裡面,非常不尊重立法院通過預算的決議。

他直言,蔡政府的防疫、紓困、振興方案缺乏整體性規劃,而且截至7月13日時,之前紓困2.0的2100億的預算中目前僅執行1162億(55%),而且政院也未提出之前預算評估的效應報告,就要急著繼續舉債。在《紓困振興條例》第11條中規定因應疫情需要提出預算,現在也看不出來有那麼急迫的需求。

太晚擴大規模

文化大學全球商務學位學程兼任副教授杜震華受訪時表示,這波紓困預算主要是協助製造業,可是製造業在疫情中的受害程度不高,最需要救的還是服務業,如觀光、零售、餐飲等行業,製造業現在會受傷是因為產業轉型的陣痛期,但是拿疫情紓困的錢去救產業轉型是不適合的做法,無法真的讓紓困發揮作用。

杜震華分析,「紓困」和「振興」根本就是同一件事;因產業若得以振興,連帶就會對企業和雇員產生紓困效果,故歐美國家不會去分別紓困和振興。但蔡政府卻自創一格且沾沾自喜,堅持必須紓困完畢後才進行振興,徒然浪費寶貴救命時間、讓很多觀光業等不到振興券、補助措施而紛紛倒閉,現在才要擴大紓困為時已晚。

紓困報告過於粗糙

「提出的預算報告很粗糙,而且沒有勞工影響程度調查和效益評估。」賴香伶說,「紓困3.0」追加2100億元預算,但回補金額達1235億,她質疑,這樣的操作是否符合財政紀律。而且送達國會的報告書只有5頁,裡面沒有勞工影響程度調查、撥補預算效益評估等內容,行政院應提出更詳細的預算報告。

不過針對回補金額問題,主計總長朱澤民先前受訪時表示,這是誤解,把許多預算項目編列的「不敷數」都誤以為是回補,但真正歸墊,也就是媒體所謂回補的金額是223億元,沒有1235億元這麼多。民進黨立委鍾佳濱受訪時僅表示,尚未看到預算書內容,但是會善盡立院監督預算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