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篩檢大腸癌 死亡風險增6成4

臧品安 2020/07/01 14:40 點閱 8019 次
台大醫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在記者會上表示,篩檢陽性應及早做「大腸鏡確診」。(photo by 臧品安/台灣醒報)
台大醫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在記者會上表示,篩檢陽性應及早做「大腸鏡確診」。(photo by 臧品安/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臧品安台北報導】受新冠疫情衝擊,國民大腸癌篩檢意願直落,國健署呼籲民眾定期篩檢。國健署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近幾個月大腸癌篩檢為陽性個案數與108年同期相比下降,大腸鏡確診率也下降1成,初估約1萬名篩檢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台大醫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說:「陽性個案20人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民眾應及早做大腸鏡確診。」

疫情降低篩檢、確診人數

記者會上,國健署特別請來HTC團隊以VR展示大腸位置和內部,以更清楚易懂的方式介紹大腸鏡的診斷方式。據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已連續12年發生人數都盤踞10大癌症之首,106年約1萬6000人罹患大腸癌。癌症防治組長林莉如憂慮表示,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民眾接受篩檢意願降低,大腸癌篩檢數量減2成,確診率下降約1成,初估約有1萬名篩檢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

林莉如指出近年來大腸癌標準化發生率呈現上下震盪的原因,「不健康的飲食、缺乏身體活動、肥胖、菸酒和老化等因素,都會造成大腸癌的發生。」並表示高達88%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因此國健署補助50歲以上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透過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愈早篩檢愈易痊癒

台大醫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表示,若在做大腸鏡的過程發現息肉,大部分的息肉都可在做大腸鏡的過程進行切除,大幅降低惡化成大腸癌的可能,一旦拖至大腸癌2、3期,則需花費更多金錢,存活率也會下降,「篩檢陽性不做大腸鏡確診,真的是自殺行為。」

國健署呼籲,早期大腸癌無症狀,民眾應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篩檢為陽性個案者,建議及早做「大腸鏡確診」,並遵從醫囑定期追蹤及治療。國健署補助50歲以上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9成。透過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