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救地球? 專家:管理才是成功關鍵

王慶宇 2020/03/15 16:39 點閱 4149 次
若要達到減碳效果,造林策略必須綜合管理,才有可能永續發展。(photo by Skitterphoto via Pexels, used under CC License)
若要達到減碳效果,造林策略必須綜合管理,才有可能永續發展。(photo by Skitterphoto via Pexels, used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王慶宇綜合報導】研究指出,若要種樹幫助吸收二氧化碳,有計劃的管理是重點,否則可能反而會排放更多。傳統認為種樹有益於地球吸收二氧化碳,但科學家指出,若種樹沒有好好計劃,大量種植單一樹種且疏於管理,可能會使環境造成反效果並排放更多二氧化碳,失去減排的用意。

種樹有益但困難度高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種樹在近幾年來越來越獲得各界的重視與支持,因為種樹有諸多好處,可讓多方同時獲得利益。對環團人士來說,種樹能協助維持自然生態並減少碳排;對大眾來說,森林可以避免洪災;企業也可以透過森林建立起永續林業,可謂多贏。

數據也顯示,一名熟練種樹的人員平均一天可以種2, 000 – 4, 000顆樹,因此只要有適當的訓練、足夠的人力與夠大的地,要快速地造林是可行的。由於造林需要數十年才能開始回本,若要實現大規模造林,也需要政府規劃政策並提供誘因,才有可能促使民間自發性地造林。

雖然種樹好處看似很多,種樹也有其困難性。平均來說,樹木需要20 – 30年才能夠開始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且樹苗在生長初期時十分脆弱,容易受到乾旱、洪水與病蟲害的摧殘,因此需要照顧與呵護,而不能一走了之。除此之外,樹林也需要不定期地清理,讓多數的樹木有空間能夠成長,並避免枯枝在地上腐爛並對外釋碳。

學習林地管理

近年研究也顯示,樹木並不只是單一性地吸收二氧化碳,而比較像是「呼吸」。伯明罕大學的研究顯示,每平方公尺的樹林一年會吸收1.7公斤的二氧化碳,但同時也會釋放1.2公斤。

牛津大學生態多樣學教授瑟登指出,造林策略若要成功,政府也必須讓當地居民成為計畫的一份子。舉例來說,衣索比亞洪堡地區的農民就被政府鼓勵進行林地再生。他們除了能因此擁有自己所種的樹,也會學習林地管理。另一方面,中國政府雖然成功建立三北防護林來減緩沙漠化,但也在許多村落造成水資源缺乏,因為有許多樹木需要被灌溉。

....................

本報秉持「平衡多元,深度報導,精簡閱讀」的建設性新聞精神,在媒體中獨樹一格,支持「良幣」有助家庭、社會、國家更美好。每日10元訂閱實體報或電子報,或捐款(可抵稅)支持。https://www.anntw.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