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反毒戰爭2萬死 受害家屬集結反彈

林祐任 2020/03/03 18:07 點閱 3451 次
由於政府一律將疑似吸毒的死者妖魔化,稱其罪有應得,受害者家屬很難在社會上找到適當的心理支持。(Photo by 影片截圖)
由於政府一律將疑似吸毒的死者妖魔化,稱其罪有應得,受害者家屬很難在社會上找到適當的心理支持。(Photo by 影片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林祐任綜合報導】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以「反毒戰爭」為名,但被殺害的吸毒者的家屬也有悲傷的權利!民調顯示,杜特蒂的反毒戰爭獲得7、8成的民眾支持,但政府把疑似吸毒的死者妖魔化,使得悲傷欲絕的家屬難以獲得心理支持。對此,受害者家屬自己組成互助團體,不僅提供心理輔導,更走上街頭,抗議杜特蒂的濫殺。

沒有悲傷的權利

半島電視台》報導,根據菲律賓官方統計,自2016年6月杜特蒂就任以來,因反毒戰爭而遭處決的人數介於5,552至6,600人之間,但菲律賓的人權委員會和其他人權團體指出,真實的死亡人數恐高達2.7萬。由於政府一律將疑似吸毒的死者妖魔化,稱其罪有應得,受害者家屬很難在社會上找到適當的心理支持。

不論是疑似的吸毒者或小盤藥頭,通常都是年輕的窮人,也難逃就地處決的命運。然而,《社會氣象站》指出,儘管批評的聲浪從不間斷,4年來在反毒戰爭中杜特蒂卻都得到7成以上的支持度,去年6月更獲得82%民眾的支持,不支持僅佔12%。

「受害者家屬可能因此經歷了『悲傷剝奪』。」悲傷治療專家多卡表示,當一個人的悲傷無法被社會支持或者是無法公開的哀悼的時候,就會產生悲傷剝奪。因此,當杜特蒂傳達出「槍殺這些人社會變更好」的訊息,這些家屬往往會覺得自己沒有悲傷的權利。

看重男子氣概

菲律賓的傳統文化強調「男子氣概」,男人被視為社會的守護者,這也是對毒梟宣戰的杜特蒂選上總統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同樣的社會期待卻阻止受害者的男性家屬尋求心理支持,劍橋大學性別研究的博士候選人帕瑪南指出,因許多受害者的父親缺乏社會資源的協助,他們也開始對作為男性的自我價值產生懷疑。

此外,菲律賓的身心科資源也嚴重不足,根據菲律賓衛生署的統計,全國共有3百多萬的憂鬱症患者(佔有3%人口),卻只有600位合格身心科專家。不過民間也出現了反毒戰爭受害者家屬組成的互助團體,譬如「為生命和權利而起」,不但提供心理輔導服務,更曾號召家屬上街頭集會與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