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彼得帶著一把刀,就拔出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僕人名叫馬勒古。耶穌就對彼得說: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聖經約翰福音18:11-12〉
選前最後一個禮拜,台灣即將迎接新的總統的誕生。這一次的選舉空前激烈,藍綠雙方內部都高度動員,這一次的衝突也格外地多。本報作為一份以基督精神辦報的媒體,有些想法想跟讀者們一同思考。
在這樣高度對立的政治環境下,只要選舉就會有輸贏,國家只有一位總統,當結果出現時,我們的心態應該是甚麼?
耶穌的年代
在四福音中,耶穌對於政權少有著墨,如果以為耶穌當時的環境特別平靜,那就大錯特錯了!在主耶穌前後的一百年間,猶太人多次跟羅馬人發生激烈的戰鬥。
尤其在西元66年,猶太人奪下了耶路撒冷旁的原希律王城堡馬撒大,四年後羅馬大軍殺到,最後兵敗被圍的猶太人全體自殺以殉國。這樣的氛圍深深地影響了當地的猶太族群。
在這樣族群對立的年代中,耶穌的門徒卻有出身於反抗羅馬軍人的反抗軍-奮瑞黨人西門,奮瑞黨就是當時的猶太獨立分子,他們身藏小刀隨時準備刺殺羅馬人,還有跟羅馬人合作的猶太人。
打破種族成見
耶穌在門徒中還選召了西門的仇敵稅吏馬太,這兩個人必須學習,靠著耶穌跟信仰超越過去的政治認同與仇恨。耶穌也用撒瑪利亞人的比喻,要求門徒要打破種族跟宗教的成見,一切世上的對立,應該要在主耶穌當中被化解、被超越。
就算是基督徒,這次的選舉不同宗派也有不同的支持對象,更遑論是不同宗教、不同認同或不同族群的民眾了,對立想必更加激烈。除了對藍綠總統候選人的支持之外,我們更該思考,身在台灣這個寶島,我們是否有更超脫的認同,你可以說是愛台灣,也可以說是愛鄰舍,也能說是愛人民。這一份愛是除了政治認同之外,對我們更加重要的。如同一家人,就算有不同政治認同,依然也該相親相愛一樣。
串聯穩定的力量
對於政治的攻防,已經遍佈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到處都是放話、嘶吼、質疑、挑撥跟反間,為了勝選,候選人往往無所不用其極。這是選舉的戰術,我們無法置喙,但是我們可以在社會上彼此串聯,成為穩定的力量。這樣的訴求不是要我們放下自己的選擇,而是希望大家瞭解,這個選擇並不是命運的全部。
1月11日,我們就要選出新的一任總統,只要過程沒有舞弊,這位新總統就是我們台灣人共同的選擇。聖經提摩太前書提醒我們:「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既然是禱告就不能帶著仇恨,我們不用避諱自己的政治喜好,但是當問說基督徒有沒有更超越政治的追求?
我想,那份超越認同的愛心,或許是我們可以去思考追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