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談》從《反滲透法》看兩岸互動的大未來

盧信昌 2020/01/05 14:47 點閱 2633 次

於去年年底,正當立法院三讀通過了《反滲透法》,由台灣媒體名人與資通訊業者所共同經營的《大師鏈》,一家甫成立的網媒經銷業也受影響,正式宣布放棄台灣市場。對比於執政黨內,無不歡欣鼓舞;據傳某王姓立委還說,「藥效迅速喔」。

究其實,反滲透法的條文用詞定義模糊;而幾近於空白授權的行政監理,事後恣意指定的機關責任,恐怕合理化了舉報不法的黨國劣習。於質疑擔憂的一方認為,不僅讓民進黨謀取2020年的選舉利益,甚至讓白色恐怖得以在解嚴三十二年之後,轉身還魂。

公然賦權於機關團體,可以大範圍的懷疑部屬與國民忠誠,莫非執政黨要走回極權專斷的老路?!如此一來,既破壞台灣為世人所稱頌的民主典範與價值標高;更會傷害政黨之間的良性競爭,泡製出兩岸的敵意對抗。

總統大力澄清

總統蔡英文隨後在其臉書發文,表示:「反滲透法反滲透,不是反交流!」《反滲透法》的立法意旨,在防範敵對勢力的滲透,包括介入到大選、影響投票選擇與對政府機關做游說,等等干預了民主機制與政治運行,茲以來維護國家主權和民主憲政秩序。

蔡總統據此認定,其所規範的不法行為與違法事項,都屬於對民主機制有造成直接傷害;至於在兩岸之間的交流,舉凡經商、求學、民間往來以及言論自由,則不受反滲透法的規範影響。

細節付之闕如

然則,反滲透法的執行細節與主管機關,仍一任付諸闕如;未來,究竟產生阻嚇效果,會高一些;抑或如同反對陣營的國親新和民眾黨,他們擔心執政黨的濫權與營私,終究會傷害到台灣的立國精神,事實與否則有待觀察。

畢竟,一個承認雙重國籍和自詡為民主典範的台灣,於反滲透法的立法條文內,竟有如此的擴權專斷,在在顯示不信任人民的判斷力與對國家的忠誠,也算是台灣奇蹟啊。當掌權者習於以置入行銷來操作輿情,以意識形態來區隔敵我;除了缺乏執政的自信,更顯示民主機制,也難逃人為意圖和思想鉗制。

正視兩岸依存

愛之生,惡之死,雙重標準的人性難免;對治的有效方式,卻是以文明教養與司法獨立,來避免權力獨攬與專斷自大。職是之故,防衛民主的最適切手段,並非是充耳不聞的兩岸敵意;相反的,積極正視兩岸依存關係與在民間交流的推進助力,則是執政者無可推卸的職責與必要的擔當。

最近的可喜發展,是允許在香港大學生來台灣就學。將渠等的權利維護,視同是中華民國國民,正是執政黨回歸憲法論旨的一大步。造化弄人,於1997年的當時,台灣修改了港澳條例的條文,權宜之計得將香港視同為第三地。

此舉雖然讓香港,得以繼續擔任兩岸飛航的中轉機場;卻也間接排除香港人與到港大陸人民,恢復其中華民國國籍與公民權利的憲法保障。於香港九七回歸的時空裡,蔡總統還曾經出任過國統會委員。

卑微人性的一環

畢竟,區分敵我和雙重標準,都是卑微人性的一環。此所以要有人格養成和時時做到的提醒鞭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回顧美國麥卡錫主義的發展過程,要從民主走回擴權專斷的人性卑劣,亦僅只一線之隔。

執政的小英政府,無論其歡迎港大生來台就學的政策開放,抑或允許香港青年參與街頭遊行,實質已回歸憲法內就固有疆域與國籍權利的旨意。而針對立法院通過的反滲透法,據報載美國國務院官員也在元月2日也表示,鼓勵兩岸進行建設性對話。

往下,於反滲透法的執行細則,尤其在機關權責的明確化上,做出必要的權力限縮,值此被處處激化而僵硬的兩岸關係,應該是往正確方向與兩岸的永久和平,邁出歷史性的一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