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十)月中旬,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發表了《行為改變、公眾參與和淨零排放》的報告,提出了一系列飲食、交通、供暖等生活層面改變的建議,以及政府相關政策可以調整的措施。
一針見血的報告
該報告的總結說:「這些公眾行為及政府政策的改變,不需要昂貴的費用,也不降低現有社會福利的保障,但是需要大家積極的參與及實踐,才能達成本世紀中期淨零排放的目標。」真是一針見血,也發人深省。
由於英國政府在今年六月通過了《氣候變遷法》修正案,明定到2050年英國必須將碳排放量降至零,因此這個報告適時的出版,能夠為英國從政府部門到一般民眾,在排碳的減量工作上有導引和促進的功效,也顯示英國不但在氣候變遷方面能高瞻遠矚,也可以腳踏實地的逐步去推動,真是值得學習。
守住2°C難題
如今地球暖化已是不爭的科學事實,對人類生存、生活及生產的影響顯而易見,也給國際和平與安定帶來過去沒有的威脅,是每個國家與個人都要去嚴肅面對的嚴峻挑戰。然而,目前世界各國在減碳行動的努力已經不足以將升溫控制在1.5℃以內,守住2℃成為我們要極力維持的重要目標。
因此政府必須在政策上做出重大改革,例如對化石燃料補貼的取消,對低碳產業的降稅、開徵碳稅,提高碳密集型產品的價格,都是要立即推動的課題。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問:自己能做什麼來減少碳足跡,降低碳排放?
減碳10建議
聯合國在今年九月召開的氣候行動高峰會,不但要求各國要加大因應氣候變化的減碳行動,也提出了個人可以實踐的10項具體行動:5分鐘淋浴、隨手關燈、拔掉不用的電器插頭、在地生產、少吃肉、零浪費、自備購物袋、重複使用物品、推動循環經濟、少開車。
就如同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在其報告中所推薦的減碳行動表單,聯合國的建議就是鼓勵我們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各方面,以我們能力所及的方式來改變自己的行為,不但簡單易行,也確實能達到減碳的效果。
我應發展低碳能源
以我們臺灣來說,去(2018)年CO2排放量高達2億6千多萬公噸,其中能源及工業部門就占了63.7%,因此為了減少碳排放,我國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快速發展低碳的再生能源,替代排碳量高的化石燃料。此外,運輸部門有13.6%,服務業占10.7%,住宅占11.0%,農業占1.0%。因此,在個人層面來說,改變我們的飲食、購物消費及交通習慣,就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以飲食來說,肉類及乳製品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僅次於化石燃料的主要行業,也耗費大量的土地與水資源,所以我們只要減少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不但可以降低碳足跡,也可以為健康帶來好處。更重要的是吃本地生產的當季食物,以減少食物運輸的排碳量。
出外少開車
在交通方面,出外不開車是個人所能採取最為有效的減碳行動;也要盡量減少搭機旅行,據估計一趟跨大西洋的往返航程會排放1.6噸的CO2,幾乎等於印度的年度人均排放量。利用網路線上會議、選擇本地渡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都是減少碳排放的好方式。
個人的行動確實能影響他人,因為我們會不斷衡量同儕的行為,在意識與行為上作出相應的調整。如果每個人都努力在生活層面上實踐減碳行動,我們真的可以減緩氣候暖化,改變地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