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內真菌變化 研究:恐導致胰臟癌

許雅筑 2019/10/06 17:45 點閱 15860 次
近期研究顯示,腸道內的真菌是造成胰臟癌的原因之一。(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近期研究顯示,腸道內的真菌是造成胰臟癌的原因之一。(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台灣醒報記者許雅筑綜合報導】小心腸道內真菌導致胰臟癌!許多時候,研究人員總留意腸道內細菌對人體的影響,而忽略了腸道內真菌對健康的風險。近期研究透過分析老鼠糞便,發現患胰臟癌的老鼠腸道內馬拉色菌等真菌數量多了許多,而分析人體胰腺組織樣本也有同樣的狀況,因此進而推斷腸道內該真菌是造成胰臟癌的元兇。

胰臟癌元凶之一

根據《每日醫學新聞》報導,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找了患胰腺導管癌與未胰腺患導管癌的老鼠,對牠們的糞便樣本進行分析。研究人員使用統計學與基因組工具,監測30週內老鼠糞便中真菌的種類與數量。另外,他們也將老鼠體的真菌用螢光蛋白進行標記,以便追溯這些真菌從腸道移動到胰臟的過程。

研究人員發現,患胰臟癌的老鼠,其胰臟中某些真菌的數量比未患胰臟癌的老鼠多出許多,其中以馬拉色菌屬最明顯。這樣的差異也能透過分析人類胰腺組織樣本發現。過去只知道馬拉色菌會造成頭皮屑與濕疹等等,近期研究發現它們與直腸癌有關,現在又發現它們是造成胰臟癌的元凶之一。

避免副作用

根據《每日科學》報導,研究結果主張,馬拉色菌透過活化動物體的補體系統(屬先天免疫系統的一部分),造成胰臟癌。補體系統雖然能對抗感染,但當感染減弱之後,也會幫助細胞康復。過去幾項研究也顯示,當動物體的基因有缺陷時,補體系統反而會加劇癌症的侵略性。

該研究團隊的目的是希望能找出與癌症最有關的真菌種類,以便未來能更精準用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