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語意辨識賽 攻克中文人機對話

張元融 2019/09/09 16:24 點閱 18899 次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左)指出,台灣有機會攻克「中文人機對話」的領域。(photo by張元融/台灣醒報)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左)指出,台灣有機會攻克「中文人機對話」的領域。(photo by張元融/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張元融台北報導】科技部於9日舉辦第2屆「與AI對話」(中文語意辨識)起跑說明會,部長陳良基表示,從第1屆決賽成績來看,台灣AI華語語音辨識能力約為人類的「國小程度」,並不輸各國,很有發展機會。他預估,10年後華語語音辨識技術才會成熟,但是未來計畫年年辦語音辨識比賽,「每年進步一點點,逼出成績。」

宏觀環境大有可為

「去年的理解題,連第一名團隊都摃龜,目前離實用還太遠。」陳良基表示,去年決賽隊伍的成績多未達人類預試成績(人類語音辨識水準)的80%,尤其是閱讀測驗簡答題部分,成績特別差。至於比賽獎金祭出「若超過人類預試成績可得獎金2000萬」,他坦言,「當然希望2000萬能發出去,但還很困難。」

科技部為何要重點發展AI語音辨識?陳良基說,目前AI語音辨識各國遇到尚未解決的瓶頸,台灣團隊若能研究出「創新演算法」,在理解方法能更加突破,勢必大有可為。

統一執行語音辨識

第1屆與AI對話分為語音辨識與語意辨識2階段,為讓參賽團隊專注於語意理解,第2屆將改由雅婷(Yating)逐字稿辨識系統執行語音辨識。開發雅婷逐字稿app的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指出,谷歌、亞馬遜等國際大廠目前都只專注於英文語音識別,台灣很有機會攻克「中文人機對話」的領域。

「雅婷逐字稿已勝過百度、谷歌,領先業界。」陳良基在記者會上詢問在場記者,手機有下載雅婷逐字稿app的請舉手?席間十餘名記者會心一笑,幾乎都舉起手。他以此為例,AI語音辨識的應用目標就是「讓機器精準記錄在場的記者會發言內容。」此外,在新聞採訪現場,雅婷逐字稿確實是記者工作的一大利器。

AI創造人機體驗

曾於微軟專研中文語音辨識的杜奕瑾表示,類似小米的智慧音箱(小愛同學)等產品,並未做到真正的「語意理解」,像是天氣、股票、音樂等,都只是從特定資料庫裡頭「硬刻」出來的,也就是說,現在流行的聊天機器人與人類聊天時,經常都是「亂回答」,只求讓話題進行下去即可。

「人機界面藉由幫人類省力氣、更簡單生活,定義出未來的人機體驗。」杜奕瑾表示,AI語音辨識應用於人機協作,而人機介面的改變將造就人類使用習慣的改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微軟創造PC體驗、蘋果創造智慧型手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