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張元融台北報導】「連醫師1幅畫賣1萬,為西非籌建中學!」因服替代役成名《愛呆西非》的連加恩,他的父親連益雄醫師25日將於榮星長老教會舉辦180幅畫義賣畫展與新書發表會,但是畫展舉行之前,已經有140幅畫被搶訂一空了。
這項活動就是延續前西非替代役男連加恩的西非公益工程,連爸爸的畫作將由圓神出版社《一百萬的祝福,畫中有話》出版發行,所得將捐給西非布吉納法索的西非霖恩小學建立初中,連爸爸說,180幅畫已快賣光,感謝捐助者「讓從一支畫筆出發的善意,持續發酵、傳播。」
畫作充滿生命力
走進榮星教會通體亮眼的長廊,左右兩邊正豐富地展出著連益雄的180幅畫作,這都是連爸爸以油性彩色筆一幅一幅的從診間創作而出,完成後拍成書冊,再經裝框與打光後,登台展出。特別的是,消息一曝光,就有8成畫陸續被貼上便利貼、註明買主,被訂走了。
榮星教會內的畫展長廊。(photo by張元融/台灣醒報)
在不時有福音聲傳來的長廊上,靜心凝視連益雄的畫作,眼前所見是「畫中飽滿的生命力。」連益雄解釋說,油性彩色筆可畫出油畫的味道,且每一幅畫必定以冷色加暖色,增添畫面色彩感,以求賞心悅目。其中有一幅《五餅二魚》,還同時有10人訂購,連爸爸只好再畫9幅應命。
連益雄的畫作《天國的投資》,創作素材為聖經中五餅二魚的故事。(photo by iCare 愛無國界關懷協會臉書)
在畫作完成之後,本來其長女連上恩要寫卡片致謝,不料她一字一句地附上畫作詮釋,讓賞畫者的感受,從若有所悟到恍然大悟,更顯立體。出版社遂決定結合畫作、小卡文字與家人的見證故事出書。連益雄感恩說,若沒有這些故事,這本書不過是一般的畫冊;但經過上恩的詮釋,這本書不只是賞心悅目的畫冊,也是一本安慰心靈,使人勵志的書。
辦學須耗鉅資
2001年,連加恩前往布吉納法索擔任外交替代役;2004年,連加恩開辦「霖恩小學」;連加恩的父親連益雄,決定著手募建「霖恩中學」。身為愛無國界關懷協會理事長的連益雄表示,在那邊買土地僅須10幾萬元台幣,但長期建設學校則預計須1000萬元,因此以出書、辦畫展義賣畫作的方式幫協會籌款。
連益雄過去寫過2本以見證為主的書:《連爸爸說故事》、《連爸爸神蹟電台》,而圓神出版社將出版的第3本書《一百萬個祝福:連爸爸畫中有話》則是以畫作為主體、小故事為輔,療癒人心。此次書中收錄的100幅畫作,皆是由他在自家牙醫診所休診期間,一筆一筆地繪製而成,而噴湧出的豐沛靈感,皆來自禱告。
睡夢中領受異象
談起連爸爸投入作畫的動機,連媽媽說,她去年9月在睡夢中領受「上帝啟示她可以請丈夫畫100幅畫為西非募款」的異象後,她告訴連益雄此一靈感,隔天連益雄竟直接騎車到美術社,選購150色油性彩色鉛筆,「從沒上過專業繪畫課程的牙醫師,就此從作家跨足畫家。」
平均兩天畫一幅
「梵谷生前沒沒無聞地畫了900多幅油畫,但有生之年卻只以400法郎賣出過1幅。」連媽媽興奮說,連益雄在300多天內畫出180幅畫,幾乎是2天創作出一幅畫,「他是銷量好的多產畫家」。有些牙醫診所的客人在得知這項義賣計畫後,一口氣買了5、10幅。連益雄則是說「畫畫不會停,預計明年畫300幅。」
連益雄統一以A4畫紙作畫,一方面方便他在診間的紙上作業,一方面也方便買主居家吊掛。他的創作題材以靜物描摹、人文地景與聖經故事為主,欣賞畫廊的當下,如同在逛彩色底片展,定睛一看,最先落下的視線焦點,恰巧就是畫中的主角、主體,這也多虧了A4畫幅。
我是「一陣風」
「我在日治時代出生,那時男孩命名都有雄字,我名叫連益雄,用日語讀出叫Ekio。」連益雄說,他曾到一家神學院修課,有位美國牧師告訴他,使徒行傳二章一─四節「五旬節時聖靈降臨,有一陣風,又有火焰降下」,其中的那一陣風,原文就叫Ekio,讓他聽了為之一震。
「我到六十歲才知道我的名字的意思,就是一陣風。 」這次的畫他署名Ekio Lien,就是希望收藏畫作的朋友,聖靈也讓你像一陣風帶給你周圍的人,涼快而心中激勵、讓苦惱離開。
連益雄的畫作中,天空與夕陽主題佔多數,也運用不少自然光線的傾瀉技巧。原來是他小時住在淡水時,每日看河岸夕陽與對面的觀音山,當時美麗的風景植入心中。而帶有星際感的《不為人知》,則是他從地理雜誌上看到,月球的背面坑洞竟比正面多,原來是月亮如「玉山為西部擋颱風」般,為地球擋隕石。
連益雄的畫作《不為人知》,奇幻的配色與佈局,帶有星際感。(photo by iCare 愛無國界關懷協會臉書)
上帝的愛不止息
連媽媽說,雖然西非布吉納法索在2018年5月與我國斷交,但是上帝的愛是永不止息的,我們要有第四空間的眼光,關心需要的人。這次連爸爸的義賣會將於8月25日(日)下午2:30在榮星教會舉行,邀請大家共襄盛舉,藉由本書把愛送到地球的另一端。
連加恩的父親、榮星長老教會長老連益雄與連媽媽於18日接受本報專訪,暢談繪畫的心路歷程。(photo by張元融/台灣醒報)
連益雄畫展作品《分享》(上)、《飽足》(中)、《沙漠中的讚美》(下)。(photo by張元融/台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