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交通找新出路 台大首創公民平台

吳婉瑜 2019/08/07 15:34 點閱 19653 次
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邀請各界專家,首創公民參與平台,要為台灣交通尋找新出路。(Photo by 吳婉瑜/台灣醒報)
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邀請各界專家,首創公民參與平台,要為台灣交通尋找新出路。(Photo by 吳婉瑜/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吳婉瑜台北報導】交通結合科技,開創新出路!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邀請各界專家,首創公民參與平台,要為台灣交通尋找新出路。中華智慧運輸協會副理事長張學孔以推動悠遊卡的經驗為例指出,創新的服務改善了運輸;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副主任鍾慧諭則表示,政府應鼓勵發展公共運輸和自駕科技。

新創受限法規

中華智慧運輸協會副理事長張學孔表示,智慧交通已成為全球趨勢,台灣擁有許多新創人才,更是一個極具新創動能、擁有多元交通移動方案的國家,然而「個人創新不一定能轉化為台灣整體的競爭優勢,」許多創新思維大都受制於政策和法規的限制。

「從磁卡變成悠遊卡,只要0.36秒一刷就完成交易」,張學孔以1997年推動悠遊卡為例指出,當時搭車要將磁卡插入孔洞之中判讀,但高齡者不一定插得進去,改成無現金交易後,搭乘效率明顯提升,現在政府也可以運用悠遊卡大數據做更好的決策。

電動滑板車的想像

張學孔提到,日前台大通過校園適用電動滑板車,以巴黎為例,共享自行車和電動滑板車都很盛行,是因為巴黎市府透過相關法規來推動運輸與科技的結合。他說,交通面臨新科技的應用,包含大數據、物聯網、AI、雲端計算等都逐漸衝擊交通運輸業,同時也會幫助民眾更便利。

台灣過去共享運輸蓬勃發展,像是YouBike和U Moto(電動機車)和UCAR(智慧電動車)在各縣市落實,未來應發展跨運具、個人化的運輸服務,並鼓勵更多永續的運輸經營模式,包括公共運輸和自駕。

公民參與平台求共識

不過,在運輸創新的同時,也出現科技與傳統產業無法適應的問題,鍾慧諭以Uber為例指出,Uber是全世界都面臨到的問題,但新加坡透過鬆綁費率以及對新創產業的寬容政策來面對衝擊。鍾慧諭指出,目前台灣政策的疏失是時常只有單向溝通,她呼籲透過公眾參與,找到各方的共識。

為此,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將成立公民參與平台,於9至10月期間辦理3到5場的工作坊,針對消費者的需求、安全與風險管理、法規的調適與因應、社會整體效能得提升、公平競爭的關鍵、傳統產業的轉型等六大面向討論,讓社會跟著新科技一起促進整體交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