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韌性城市 台灣需正視多變災害(20190722環境論壇-汪中和、賈新興)

醒報編輯部 2019/07/28 18:28 點閱 201493 次

主持人:林意玲(臺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汪中和(中研院地球科學兼任研究員)
賈新興(天氣風險公司總監)
文字整理:鄭吉峻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今年上半年災禍頻仍,我們每一次在《醒報環境論壇》討論的時候,都是憂心忡忡,總覺得全球的災難沒有停止的跡象,而且還越演越烈。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也共同生存在這地球上,我們沒有辦法忘記,也不能夠漠視自己和其他地區的苦難,所以在生活本身就很艱難,政治(即人禍)也很複雜,還要加上天災頻仍,我覺得這個世紀的人類其實過得蠻苦的。

這些災難一方面也是警告我們,一方面也是要我們去防備,請汪老師分析,上半年全球的災難大概以哪些形式出現?

氣候暖化已成敵人

汪中和:今年上半年是延續氣候暖化整體的趨勢,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所有自然災害,在今年上半年通通沒有缺席,都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反覆出現。

這也告訴我們,氣候暖化現在已變成全世界要去面臨的共同敵人,有點像二次世界大戰原先開始時,先在中國、歐洲局部的地方慢慢發生,後來發生珍珠港事變後,一下子就變成全面性。

氣候暖化是一個全面性的危機,每個國家都要面對,而且它就像是戰爭一樣,它的強度、造成的影響會越來越大。我認為,現在面對整個氣候暖化的腳步,可以看2019年就能明白,我們面臨的風險是非常可怕的。

高溫暴雨衝擊中美

首先,南半球先發生高溫熱浪,接下來北半球也是熱浪沖天,森林野火在今年隨著高溫熱浪更是處處肆虐,從南半球延伸到北半球到處都是烽煙。

除了高溫熱浪、森林野火以外,今年美國密西西比河降雨量也打破紀錄,不但降雨量高,它的淹水情況也是有史以來的前2、3名,代表美國經歷了一個很可怕的淹水。

再回頭來看看中國,中國在今年開始進入梅雨季後,華南、華東長江沿岸所面臨的豪雨,所帶來的災害也是非常嚴重,大概是1998年以來,淹水最慘重的一年。

颱風颶風蓄勢待發

除了中國大陸,我們也可以看到印度、孟加拉、日本等地,都受到淹水很大的衝擊,而今年已碰到高溫熱浪,接著是颱風或是颶風、熱帶氣旋,在上半年的時候,印度洋非常的活躍,打破了歷史紀錄。

到了下半年,北半球也要開始了。不管是大西洋的颶風、太平洋的颱風,目前看起來都還蠻沉靜的,但實際上我們的壓力隨著聖嬰現象慢慢減弱,才正要開始。

上半年印度洋有一個這麼可怕的強烈氣旋季節,讓我們知道今年北半球的颱風季節不會輕易饒過我們,所以要好好的全力去做好準備,但還有更可怕的是地震、火山,今年也會特別活躍。

地震火山活動頻仍

全世界規模7以上的大地震,今年的數目已經達到9個,剛好是整年預估值的一半,預估全年大概18個,現在已發生9個,等於大地震發生的規模、頻率還是有隨著既有腳步在發生。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規模6以上的強烈地震超過往年。往年一年大概會在130個左右,可是今年上半年才剛結束,已經將近90個,增長得太快了,地殼真的非常的活躍,而且地震是一定要好好防備的自然災害。

火山也是,不管在歐洲、太平洋或美洲,都非常非常的活躍;尤其是印尼,印尼今年火山的活躍度在過去是很少見的,所以它提醒我們,從大氣到海洋、從豪雨到颱風,火山地震都有在持續加速。

高溫融冰海平面上升

今年還有更可怕的,聯合國氣象組織觀測在北半球的北冰洋也好,南半球南極大陸的海冰也好,它的海冰面積都是有史以來最小的。這告訴我們全球暖化給海冰造成的劇烈影響,是有史以來從沒有過的。

更可怕的是格陵蘭融冰量一天可以高達20億噸,這是非常驚人的,現在還有高溫讓格陵蘭的森林野火非常嚴重,所以融冰量不管是在北半球、南極大陸,以及高山的冰川,將來都會讓海平面上升的越來越快,少了冰雪圈的冷氣調節,未來氣候的極端變化難以掌握。

問:非常謝謝汪老師深入與完整的分析,讓我們看見全世界這些災難,好像是約好在各自不同方式來挑戰人類,無論是高溫與洪水,或者是火山、地震及融冰,幾乎在全世界的舞台上沒有缺席,各自顯露出它猙獰的面目,讓人類防不勝防。

而且如果照汪老師所說,情況越來越嚴重,發展越來越快速,強度也越來越高,使人猝不及防,不曉得賈博士怎麼看待這個災禍?有這樣的上半年,幾乎可以預測下半年只會嚴重、不會減輕,人類若是面對2、3種災難一起來,該怎麼辦?

全球暖化導致天災

賈新興:確實,自然的天災一直都在,隨著全球暖化,很多的自然天災頻率越來越高,特別是氣象上的天災,如高溫熱浪、乾旱、暴雨、強降雨,這種事件只會越來越多。

第二、汪老師剛剛提到,今年整個海冰的狀況也是非常嚴峻,不僅造成海平面上升,連帶颱風的暴潮也會讓沿海的低窪地區,面對未來淹水的機率及頻率,只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從過去到現在乃至於未來,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不能再忽視它。

積極減碳勢在必行

當然我們也知道,造成這現象越來越嚴峻,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跟全球暖化有關。全球暖化造成的原因是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所以積極的減碳作為,我想是必須要做的。

對台灣來講,這議題在每次的選舉過程當中,特別是在國家總統選舉很少看到相關政策出現。但不只是臺灣、全世界的國家政府,都要面對這個問題。天災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流竄,積極的減碳勢在必行,因為沒有辦法避免它不發生。

問:賈博士講到一個重點,其實這一堆的災難,跟人類怎麼使用地球、怎麼跟地球相處有密切的關係,因為人類讓溫室氣體不斷上升,暖化情況嚴重,導致這災難變成是連環性的來侵襲我們,已是一種反撲。

汪老師在這方面有沒有什麼看法?我相信您一直以來,就是認為暖化是人類不能不面對的重要事項,且不斷大聲疾呼,尤其這些災難又跟地球暖化有非常緊密的關係。

減碳政策建議書

汪中和:今年的6月6日,中央研究院出版《臺灣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這是中研院第十五份對政府的政策建議,書裡面有三大要點。第一:減碳是全世界現在要積極、快速去做的重要工作。

每一個國家應該要做,包括臺灣也是一樣,應該要積極減碳。目前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法所規定的目標還是遠遠不夠,要比這個強度更強,是國家最上位、最前瞻的計畫。

建立平台推動立法

第二、建立一個產官學民的共同平台。因為這問題對台灣的未來發展影響太大,對經濟衝擊也很深,需要全國一起有共識,且必須快速推動的項目,所以希望全國所有的產官學民一起來推動,建立一個平台,並有一個共識及具體推動的步驟。

第三個要推動的就是氣候變遷法,也就是說,目前國家所有政策,面對氣候暖化議題束手無策,或者根本緩不濟急、沒有打到要點,應該要有一個氣候變遷法在上位,來引導國家所有資源的配置。

未來具體的規劃、國土的建設,都要以氣候變遷法來作為依歸,好好去為10年、20年、50年以上做長期的打算,就像當年抗日戰爭一樣,日本人節節進逼,但我們常常說一寸山河一寸血,決心長期抗戰。

國家計畫降低衝擊

當然不是說一定要留住所有土地,因為很多土地將來也留不住,海平面上升是一定會喪失部分土地的,但現在的國土要好好規劃,才能讓氣候變遷的衝擊降到最低,讓臺灣未來的發展可以長長久久。

問:謝謝汪老師。政府應該要有一個國家型的計畫,正式面對不停止的災難,現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降低暖化,全民節能減碳,讓我們的地球可以長長久久下去。

再請教賈博士,從一個國家角度來帶動全民能夠進入節能減碳,讓我們的暖化能夠降低,您覺得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環境、經濟應有取捨

賈新興:剛剛汪老師提到,深度減碳會對整個經濟成長有影響。雖然各國原先是希望能夠配合減碳,但不要影響經濟的發展,可是地球似乎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等我們。

我們要經濟成長,又要節能減碳,似乎真的等不了。所以為什麼現在全球的國家一直在呼籲要做深度減碳,中研院與其他報告也表示這勢在必行,我想我們必須要認知,現在可能是我們必須要做取捨的時候。

以前要經濟發展、要環保、要減碳,都要一起做,但現在看起來,我們可能要捨棄一條,我想這是全球很多的國家都開始在做了,那臺灣呢?這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國家的領導者應該都要有這樣的洞見。

中研院白皮書

我認為,目前中研院已經有非常好的研究,在國家政策、氣候變遷、環境科技的發展有提供很多科學層面的白皮書。我想我們的總統、院長應該要更重視我們國家最高研究單位所給出的一些建議跟方向。

要發大財,但如果沒有地球,我想可能也沒有用,因為沒有人可以享受。

問:請汪老師稍微具體來看,這幾種天災,要怎麼一樣一樣去防範,或一樣一樣去採取降低暖化的行動?

強化都市抗暖化

汪中和:以高溫熱浪來說,一定要強化都市抗暖化能力,現在大部分民眾,都生活在都市環境裡面,所以都市的防災、抗災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我們國家將來所有的規劃建設,都應該讓都市變成一個韌性的城市。

它是有機體、它是抗災的居住環境,它會有高溫、強降雨、颱風及地震,但是這些災害來的時候房子不會倒,我們的生命才可以被確保,整個國家的機能也不會停下來,這才是最重要的韌性。

不管來什麼災害,都可以挺得住、守得住,這才是國家未來發展應該要去做的,所以都市要節能、綠化、減少高溫帶來的影響,我們要把它海綿化,讓它的洪澇可以降低。

而且要讓它的強度提高,可以防震,這都是國家可以具體去做的,也應該要好好去推展的最重要的策略。

都市更新異地再造

更重要的是,我們常說都市更新,但我覺得我們是要「異地再造」;因為現有的都市更新有時候真的緩不濟急,或是花費太大,異地再造一個新的都市,可能都會比現有更新要快、要節省資源,而且還能夠做得更好。

這是我認為台灣在未來發展裡一定要去做的,如果有一個氣候變遷法來做引導及推動工作,我覺得非常合適。

問:我們應該從上到下來拼一個好的環境,然後制定規則,讓我們往目標前進,這個國家就比較能夠抗拒各式各樣的天災人禍。說到這又有點悲哀,因為台灣社會跟政府似乎沒有把氣候變遷放在最優先。

最後再請汪老師跟賈博士來跟說明,上半年既是如此,下半年會怎樣?讓我們知道我們還真的沒有後路,必須勇往直前。

高溫熱浪地震頻仍

汪中和:從目前趨勢來看,臺灣現在正經歷一個高溫熱浪,大概會延續到9、10月以後。第二、颱風(季節)正在開始,千萬不要輕忽。10年前莫拉克颱風給臺灣帶來很大的衝擊,這真的要千萬注意,因為任何一個颱風,都有可能導致我們遭受到很大的影響。

第三,我要特別呼籲,臺灣的地震風險一直是很高的,今年有一個規模6的地震,看臺灣的地震分布及它的時間、空間的趨勢,最近幾年如果不是美濃、花蓮地震,把台灣小地震的基數抬高的話,其實過去這幾年台灣小地震的頻率一直在大規模的降低,是讓人非常憂心的。

這代表說,台灣地殼累積的能量其實沒有好好的抒發、沒有正常的釋放,表示發生大地震的風險一直都在,且非常高,大家一定要好好注意。

颱風季到檢視防颱

賈新興:雖然這次颱風過門不入,但我們即將迎接8月、9月,乃至於10月,正是颱風要開始活躍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會不會有颱風,或有幾個颱風會影響我們,但上次颱風過後,正是開始檢視防颱的工作有沒有做好的最佳時間。

主持人:非常謝謝兩位專家學者給我們寶貴的意見。全世界風雲緊急,臺灣也不能倖免於難。希望臺灣從上到下都能培養危機意識,來面對全球的暖化,而且趕快積極進行各種節能減碳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