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激勵是訣竅
指責無效,激勵才是讓孩子願意守規矩的訣竅!不該說:「動作快一點!」而是說:「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啊!」
孩子做事老是慢半拍。起床慢吞吞,慢慢吃飯、換衣服……總是拖到快遲到了才出門,就算同學在家門外等他,動作還是快不起來。就算我催他「動作快一點!」他也依然故我。
有沒有辦法能改善這種狀況呢?時間真的有這麼不夠用嗎?有時,每天該做的事多到數也數不完,就會覺得早上可以用的時間真的很少。不過反過來想想,既然孩子沒有賴床,上學也不至於會遲到,媽媽卻總覺得早上時間很緊迫,這個問題可能不是因為時間不夠用,而是爸媽「總覺得」時間老是不夠用。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沒有必要特別催孩子加快速度。
父母有催促習慣
你可以試著回想親子間早上的對話。在孩子實際做什麼事之前,你是不是有開口催促的習慣呢?如果爸媽總是習慣催促孩子,就算時間充裕,自己也會不由自主地心急。
希望孩子加快動作時,把「趕快起床了!」改成「七點囉~」,把「快來吃早餐!」改成「早餐準備好了~」,把「動作不快點會遲到喔!」改成「你今天要幾點出門?」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你也不會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
讓孩子從遲到學經驗?我之前曾在親子教育書籍上看過一段話:「乾脆就讓孩子遲到一次看看,這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也就是讓孩子親身體驗,不守時是多麼羞恥、難堪的事,他才會了解遵守時間的重要。
嘗試失敗的方法
在我們家,其實就曾經讓大女兒嘗試過這種方法,不過最後卻失敗收場。可能托兒所的老師不願意讓她當場出糗,並沒有特別責罵或處罰她。
老師只是事後委婉地跟我說:「以後還是盡量全家一起早起吧。」結果變成當媽媽的覺得很不好意思,我也因此下定決心:「下次別再讓她遲到了。」但孩子本身卻一點感覺也沒有。
老師當時認為,如果這麼做,年紀小的孩子有可能難過地覺得「爸爸、媽媽不想理我了」,而在心中留下陰影。所以這種故意讓孩子遲到的方法,可能比較適用於國小以上的小孩。
但是,就算孩子真的因此被老師責罵,媽媽也不可以趁機說:「看吧,就跟你說過好幾次了。」或「誰叫你老是說不聽!」這種責備孩子的話。必須讓他自己思考,失敗了該怎麼改進?如果媽媽不設法讓他反省自己的行為,那麼故意讓他經歷失敗,也就沒有意義了。
利用小工具學管理
利用小工具,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快去刷牙!」「手帕帶了嗎?面紙呢」「快背上書包。」每天早上要一一叮嚀孩子,當爸媽的可能已經說到很煩了。如果孩子已經上小學,不如跟他討論看看,要如何安排早上的時間。
例如,幾點幾分之前要準備好什麼?上課要記得帶什麼?跟孩子一起寫張備忘錄,逐條列出注意事項,貼在早上會經過的地方。
學習自我管理,與守時這件事有相當程度的相關。要培養孩子守時的好習慣,自然可以利用一些小工具來達成。舉我們家老二與老么的例子,他們在剛上小學時,因為很高興有了「自己的鬧鐘」,於是願意自己設定時間,每天準時起床上學。
善用魔法指令引興趣
善用「魔法的指令」,有時候不只是早上,當時間緊迫,希望孩子動作加快時,有幾句「魔法的指令」,可以讓孩子自動加快速度,而不用一一催促他們「動作快一點!」
每個小孩都喜歡玩遊戲,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例如,孩子早上磨磨蹭蹭,不想換衣服時,與其催促「趕快換衣服!」不如提議「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呀?」激起孩子的好勝心,促使他自己換好衣服。
趕孩子上廁所時也一樣,可以說「尿出來就是你贏,沒有就是媽媽贏。」也許在最後離開廁所時再加上一句:「哼哼~我贏定了!」通常最後孩子離開廁所時,都會高興地叫著「是我贏了!」
至於晚上哄孩子睡覺時,可以提議「你要不要假裝睡著,讓爸爸嚇一跳呀?」孩子如果真的照做,通常在不知不覺間,就會安靜地睡著。這些都是我實際試過,對孩子有效的方法。
讓教育變成樂趣
對孩子說的話,如果只有一種固定模式或選項,通常很難引起他們注意;但只要稍加變化,孩子其實自己就會採取行動。看見孩子躍躍欲試的興奮模樣,自己也會跟著會心一笑。有時候,只要換個方式說話,就能讓教育變成一種樂趣。
換個說法試試看!「速度這麼快啊!」「你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呀?」不該說:「你給我好好吃飯!」而是說:「我們一起慢慢吃吧。」
雖然不想在餐桌上發脾氣,我總是受不了孩子在餐桌上的樣子。有時候忘記吃飯,只顧著看電視;有時候亂玩餐具,坐也沒坐相;或是明明嘴巴裡還有食物,話卻講個沒完。警告他好幾次都不聽,最後我終於生氣地對他吼:「你給我好好吃飯!」
想要一起好好吃頓飯,有這麼難嗎?教導用餐禮儀,需要父母以身作則,我了解這種除了「想跟孩子好好吃飯」之外,也擔心「要是以後上學或出社會,吃沒吃相該怎麼辦?一定得趁現在好好教導他」的心情。
做孩子的榜樣
社會上的各種「禮儀」,原本就是為了避免造成他人不快的一種「體貼」。而用餐禮儀不只是心態,包括筷子拿法、用餐姿勢等,都有一定的規則存在。孩子都有模仿爸爸、媽媽,以及周遭大人行為的習慣。所以想教導孩子正確的用餐習慣,在一起吃飯的大人,就應該表現出良好的用餐禮儀。
如果媽媽自己姿勢不端正,以手托腮,邊吃飯邊指正孩子:「你要坐好吃飯!」爸爸邊瞄電視,邊罵孩子說:「你筷子拿好!」這樣不管怎麼教,都不會有效果。如果想教孩子用餐禮儀,爸媽也必須好好想想,自己和其他家人在用餐時,能不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壓力造成消化不良
壓力會造成消化不良,用餐時盡量別罵孩子的理由還有一個,那就是責罵會造成壓力,容易影響到食物的消化。
人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共同組成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在大部分情況下,兩者相互抗衡。而用餐時放鬆心情,盡情享受眼前的餐點,能讓副交感神經正常運作,在消化系統的活躍下,食物自然容易消化吸收。
反之,如果用餐時心情煩躁不安,餐桌上氣氛沉重,會使人的交感神經運作活絡,消化系統的功能就會減弱。
明確訂下用餐時間
而孩子在被催促下用餐,為了快點吃完,咀嚼次數自然會變少,這樣不僅對消化系統有害,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減少了對中樞神經的刺激,用餐飽足感也會因而減少,可能導致飲食攝取過量。
明確訂下用餐時間,雖然細嚼慢嚥對身體好,但是孩子吃一頓飯就要摸好久,確實讓人傷腦筋。
讓孩子明瞭規定
如果孩子老是邊吃邊玩,或是拖拖拉拉地吃好久,那就可以為他訂個用餐時間。一餐大概花上30分鐘左右是最標準的,所以可以規定「在○點以前」要吃完,超過時間,就算只吃到一半,東西也會被收走。
接下來,爸媽必須讓孩子熟記這個規定。例如在吃飯之前,就先跟他說:「你只能吃到七點半喔。」「分針走到六那邊,吃飯時間就結束了喔。」清楚明瞭地讓孩子知道這個規定。
父母必學55句 正向溫暖的親子對話 別因為「不經意的話」,而讓孩子築起心理的那座冰山!
ママが必ず知っておきたい! 子どもに言ってはいけない55の言葉
作者: 曾田照子
譯者: 林佑純
繪者: 上杉映子
出版社:大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