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藥物成癮的共犯

醒報編輯部 2018/10/31 09:23 點閱 15706 次

迷上藥物是吸引、誘惑、強制和苦難的一連串過程。藥物很危險,很普遍,應付它們必須有知識,還得靠他人幫忙。這本書談酒精、尼古丁和非法藥物──它們如何作用、如何影響大腦,還有該怎麼做才能戒絕使用它們。

特別還談到大腦中發生的狀況,以及為什麼大腦剛好能與藥物匹配。是的,大腦很能與藥物匹配;大腦是共犯,儘管它並非有意!

成癮?濫用?

一個人什麼時候變成藥物濫用者或成癮者?當某人偶爾使用藥物,用得並不頻繁,也沒有釀成大問題,而且用不用都沒關係,這時可稱那個人是「使用者」,不過,這依然是一種危險的情況。

倘若使用藥物讓那個人的生活釀成重大不幸或發生問題,那麼最好的描述用語就是「濫用者」;倘若藥物控制了一個人的生活,或者他沒辦法戒絕,儘管對個人生活帶來苦難和負面後果,他卻依然使用,那麼他已經稱得上是「藥物依賴」或「藥物成癮」。就算你不是使用者、濫用者或成癮者,依然可以從閱讀本書獲得好處。

藥物成癮 歷久不衰

藥物使用不是稍縱即逝的時尚,也非酷炫潮流。種種不同藥物都曾經在我們身邊出現許久歲月,實際來說是好幾千年。鴉片在中國已經被使用了好幾百年,古柯鹼在早期印度文化的使用歷史,可以上溯好幾個世紀。甚至在《聖經》裡都提到了飲酒喝醉。

藥物使用能夠經久不衰,肇因於藥物本質以及人腦的一些運作,而這也披露了人類很特別的脆弱性。舉例來說,2006年至2007年間,美國有超過兩千兩百萬十二歲以上的人,因使用非法藥物或酒精,被歸入「藥物濫用」或「藥物依賴」類別。

成癮是基於哪種因素,才能夠牢牢地困住某些人,導致他們喪失了對藥物使用的局部掌控能力,甚至是對生活的控制?本書檢視了先前幾十年的研究發現,試圖解答這些問題。藥物濫用研究已經成就了非凡進展。

為何使用藥物?

民眾使用藥物的理由有很多。它們會引發一種強烈難忘的欣快感受,稱為「癲狂」。有時候是由於同儕壓力或生活壓力才使用藥物。以後者來說,人們有時是採自我施藥來處理疼痛、焦慮或抑鬱等不快感受。

在成癮狀況下,使用者可能為了避免戒斷的負面症狀才使用藥物。戒斷是一連串苦難感受和生理反應,發生在停止用藥的情況。

用藥人的藥物經驗,通常都有一個共通模式。促成第一次使用某種藥物的關鍵事件,通常受到種種不同因素的影響,包括好奇心、可能被朋友施壓試用藥物、手邊就能取得藥物,甚至雙親和手足都是用藥人,家裡抱持寬容的態度。

成癮不可自拔

下個階段就是持久藥物使用,這時,使用者較常為了個人需求而主動尋找、取得藥物。這有可能造成問題,好比慢性中毒、缺勤或缺課,說不定包括偷竊。此外,可能還有怠忽職守的狀況、遭逮捕或表現出不負責任的行為,好比沒有防護的性行為。

若藥物使用持續,接著可能產生一種成癮狀況。此外,一種藥物的用量愈來愈高,才會產生相同作用,因而戒絕藥物的努力也會失敗。生活中可能發生其他藥物相關問題,健康方面也會面臨風險。

有治療有希望

儘管有些人能夠停止用藥,其他人則可能戒了又用,用了又戒,持續幾十年或終身戒不掉。說不定某個男人/女人有一天會突然發現自己的生命完了,被自己無法理解也無力應付的某種腦部障礙毀了一生。

有些藥物濫用者很幸運;他們能自力戒除,或者尋求協助,靠某位家人、朋友或顧問幫忙終止用藥。他們可能自己主動求治,也可能被某位法官裁定接受治療。不論事情怎麼開始,接受治療都有其效用,就連被迫接受的人也不例外。遺憾的是,由於無知、貧窮、否認心態,或者擔心被貼上毒癮者標籤,有些人始終不曾接受治療。

付出高昂代價

許多人和家庭都有第一手經驗,知道成癮會造成多大的損失,不只害了藥物使用人,還連累身邊的人。藥物使用的後果包括傷害家庭、人際關係或殃及社區,還會提高患重病或犯罪的風險。

個人和社會為藥物付出的代價,可以從我們生活周遭得知,在媒體上也看得到。幸運的是,有些人會大方走過來,向我們吐露他們的故事,並警告我們防範藥物。

不過,並不是所有藥物使用人都會接受治療,或不再使用藥物,這個群體引來高度關切。更令人關切的是,有時候我們的同儕或媒體會渲染並美化藥物使用,這是很危險的情況。

社會資源的流失

藥物濫用的代價很高。當我們把額外健康照護、生產力損失、犯罪等方面的成本都計算在內,這個金額就變得很大了。而成本提增最快的項目,都與刑事司法體系連帶有關。這個成本金額,和心臟病、癌症及精神疾病的成本額度可以相提並論,反映出社會資源的流失是何等嚴重。

儘管問題嚴重,卻非毫無指望,或許欠缺的只是決心。曾經在白宮當官的哈佛藥癮研究員伯莎.馬德拉斯博士表示:「從全美國的範圍來看,藥物濫用問題在這個國家已經達到駭人的程度。然而,我很肯定只要能克服最大的挑戰,就可以發展出有效的解決對策,那個挑戰就是下定決心。」

藥物v.s大腦

患者告訴輔導員,他在這幾個月使用愈來愈多藥物,最後才上了癮。「我以前不用也沒關係,不過到了現在,沒有那種東西我會發瘋。聽說問題出在頭殼裡面,我的腦子裡。不知怎樣就改變了…… 」那位患者說得對。大腦改變了,要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知道大腦的基本層級運作方式。

我們的大腦以它的基本功能單位來指揮身體和行為。這個基本功能單位就是神經細胞。神經傳導的整套歷程運作得非常良好,而且理當如此。歷經無盡歲月演化,整套歷程已經爐火純青,臻於完善。

現在,我們就可以開始思考,濫用藥物是如何影響大腦。濫用藥物能以不受控制的方式,來模仿或阻斷神經傳導物質,從而擾亂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這會扭曲大腦所調控的行為,並改變我們的感覺。所謂不受控制,意指大腦本身完全沒有任何可以調控它們的機制。

木馬藥物

由於腦中的濫用藥物都是化學訊號,所以它們和神經傳導物質很像。不過它們和神經傳導物質仍有重大差異。神經傳導物質和大腦已經共同演化了漫長的歲月,兩者很能和平共存。

另一方面,濫用的藥物進入腦中,影響神經傳導,然而大腦卻沒辦法應付或終止它們的作用!腦中的藥物含量是由用藥者控制,而非藉由在腦中合成酶或釋出或再吸收來調控。藥物不像神經傳導物質那樣可以輕易從受體移除,也因此藥物的作用會延續很久,遠超過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時限。

藥物所誘發的訊號,會比神經傳導物質所產生的更強,也持續得更久。難怪藥物的威力會讓大腦受不了,它們就像是特洛伊木馬,依循自然歷程進入腦中,一旦到了裡面,它們就大肆破壞!

快就是好?

藥物進入腦中的速度似乎非常重要。藥物進入血流之後,便依循一般血液循環。然而,它正確地抵達腦部,並不是它在腦中產生作用的唯一因素。藥物進入腦中的速率或速度,已經驗證為一個重大要項。

當藥物經口服用,它就會進入胃中,接著吸收進入血液。比起其他的藥物傳輸方式,這條途徑對藥物來講算是相當緩慢。直接施打藥物進入血液,能產生快速效果,遠比口服途徑更快。用鼻子把藥物吸入肺中,或像吸菸那樣吸入,也都很快,因為藥物經由肺部也能很快吸收進入血液中。

這一點很有關係,因為較快進入腦中的藥物,會產生較大量或較強烈的癲狂,勝過較緩慢進入的藥物。會帶來較高癲狂和快感的使用方法,也比較有可能導致成癮。

慢慢來 比較好

這種現象已經由動物研究和人類研究證實,結果似乎相當確鑿。有一項研究顯示,抽吸五十毫克的古柯鹼,不到一分鐘就會產生快感。若以鼻內攝取九十六毫克,就算過了五分鐘,也產生不了相等程度的快感。

了解這一點能幫我們了解整套成癮歷程,並指出一個要點,那就是有可能幫助藥物使用者的藥品,尤其是具有某些藥物相仿特質的藥品,或許最好是緩慢進入腦中,以免本身變得具有高度成癮性!

藥物進入腦中的速率為什麼重要?再次,我們認為這是肇因於大腦的建構方式、功能和演化沿革。我們的感官顯然對生存至關重要。不過,關鍵並不只是單純地感測聲音、氣味和物體那麼簡單,這些感官的變化率,對我們的生存也有重大貢獻。當音量突然改變,或者當物體移動,它就比較會被注意到。換句話說,環境的變化,比較會被我們的意識感測得知!

速度決定成癮

這也適用於藥物使用,因為比起較慢進入的藥物,較快進入腦中的種類,會讓我們的感覺產生較大的變化。換句話說,當藥物較快速或以較高速率進入腦中,就會產生較大的癲狂,而得到癲狂或快感,往往也正是人們使用藥物的理由。

藥物進入腦中後可以較快速被偵測得知的原因,起碼有兩項。一項是由於某些物質的化學結構和溶解性,使它們可以較輕易滲入腦中。第二項則是人類能控制自己服藥的速率。

抽吸快客古柯鹼,可以比吞服更快地讓古柯鹼進入腦中。施打藥物進入血流,藥物可以比吞服或鼻吸方式更快地進入腦部。所以,抽吸型或施打注射型藥物,造成濫用或成癮的危險性較高。

就藥物使用者如何選擇藥物,還有他們使用哪些方法來施用藥物方面,大腦的運作方式及演化沿革,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這就能解釋,大腦面對受藥物影響的化學信號轉導時會失去控制,還有大腦為什麼先天上對成癮束手無策。
(張朝瑋/輯)

成癮的大腦:為什麼我們會濫用藥物、酒精及尼古丁
作者:邁克爾.庫赫
譯者:蔡承志
出版社:本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