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哺乳動物在一年最黑暗的季節會減低所有的生理行為,在這段冬眠期間,牠們的新陳代謝會降低,所以無須進食,在食物相對貧乏的冬天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具有生物意義的方法。
天氣造就嬰兒潮
人類相對在冬季時擁有溫暖的居住環境,得以舒適地過冬,所以可以利用寒冷季節進行特殊活動。住在德國、英國和其他工業化國家的人民,多在十二月份孕育下一代, 因此在這些國家每年的嬰兒潮是落在九月,造成此現象的主因似乎並非是精蟲的質量在冬季較佳。
不過我們可以排除以下幾項可能因素:結婚季後的九個月,並無較多的嬰兒出生,而傳統節日之後的九個月也沒有。文化習俗雖然會影響交配日期,例如十二月份有聖誕假期,然而卻不一定會影響主要受孕日。例如在英國,孕婦主要的受孕日是在十二月十一日左右,也就是聖誕節日放假之前。根據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顯然是天氣鼓勵人們發生性事。
比夏季時更吸引人
波蘭弗羅茨瓦夫大學的科學家帕羅斯基和索羅斯基針對一百一十四名男子做了以下的測試:受測者每三個月都會收到同一位女性的照片,測試時間長達一年,他們在這段期間雖然對受測女性的長相評價變化不大,但卻有一個明顯的趨勢,那就是在冬季時男人對穿著內衣的女性照片回應最為踴躍。
研究員總結說,十二月是男性在一年之中最能感受到女性吸引力的月份。科學家對此現象的推論是:在寒冷季節時,人們通常把肌膚隱藏在厚重的衣服之下,所以一旦露出,就特別容易受到關注。這個潛規則也適用於有固定伴侶關係的男性身上。根據研究顯示,男性會認為自己的伴侶在冬季時比在夏季時更具吸引力。
這個小規模的實驗當然應有更大量的實驗對象做驗證確認。交配成功率不僅在十二月份較高,十月和十一月的數字也顯然比五、六和七月要高很多。男性佔有慾在春天點燃了全身賀爾蒙的交互影響,而陽光也喚起春天的感覺。
太陽燃起情愫
「自然明媚讓我感覺美好,太陽如此閃耀,草地也歡笑!」歌德在他的〈五月之歌〉一詩中,詠頌愛情:「哦,女孩,女孩,我是多麼愛妳,妳明眸相盼,如此充滿情愛!」太陽之所以能燃起種種情愫有許多原因:
‧陽光會抑制賀爾蒙生產褪黑激素,因此會影響睡眠節奏。它同時會提升人體中俗稱快樂激素的血清素含量,進而加強感官接收程度,提升內心的平靜與滿足感,同時減輕焦慮和悲傷。簡而言之,陽光得以改善情緒。而男性心情放鬆則可延緩射精時間,增進愛情生活樂趣。
‧強烈的陽光可以釋放皮膚中的β-內啡肽,它具有緩解疼痛的效果,也能令人有飄飄欲仙的感覺,甚至還會讓人上癮。
‧太陽的UV-A射線能深入皮膚,加速釋放一氧化氮。據說這種物質具有真正的奇蹟效應,不只有利於傷口的癒合,還能作為抵抗真菌、細菌和癌症的武器,此外還能促進勃起。另外一氧化氮還能降低血壓,從而減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陽光下女人會因為黑素細胞激素,簡稱MSH的增加,使肌膚曬成古銅色,從而對皮膚形成一層保護,同時MSH也會促進性慾。
陽光讓人慷慨
許多研究發現,身體對陽光的全面反應會影響人際生活;人們會變得更加慷慨,更樂於助人,而學習弱勢者則有更好的機會申請進入大學等等,甚至陽光明媚時搭訕的成功機會也較高。在法國的一項實驗,研究員委託一名二十歲的俊男,詢問介於十八至二十五歲的女性電話號碼。
結果顯示,俊男獲得電話號碼的成功率似乎取決於天氣。天氣是晴天時,二二%的女性會告知號碼,而陰天時則只有一四%的女性。實驗期間,白天的溫度則介於十八到二十二度之間。搭訕的成功與否當然也與許多其他因素有關係,因此研究員強調,雖然無法確定天氣的影響程度,但是天氣有絕對的影響力。
太陽影響細胞
柏林自由大學的生物心理學家沃西伯格表示:「天氣,特別是陽光還有烏雲,是用一種隱晦親密,卻又時而明確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心情,讓人們覺得受其影響似乎是理所當然,因此人們通常不會進一步想排除它們對我們的影響。」太陽光就像身體內部的一座時鐘,視季節調整身體細胞。
無論是陽光的強度、亮度以及色溫對細胞都具有影響力:「冷色」的白光比「暖色」的黃光更能驅動身體細胞,而傍晚時的那種微紅的太陽光則可讓細胞寧靜,因為光線觸發生產激素,而激素可以平衡甚至改變情緒。沃西伯格證實「它(陽光)會影響我們對調情以及談情說愛的意願,並且影響我們對性行為的需求。」只不過不會影響成激情。
熱茶增加同情心
不僅是陽光,暖和的氣溫也讓人容易與他人親近。有名的「囚徒困境」實驗多少可以應證這個主張,有研究員在2013年運用特別的方式模仿這實驗。當時研究員告知志願受測者,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認定他們應該被拘禁,但是只要這些受測者能合作幫「同房的牢友」作證,對方就肯定可以少一條罪
實驗過程中有些參與者的雙手被溫熱過,有些則沒有。實驗結果顯示,手掌有被溫熱過的參與者比起那些沒有的,更願意合作幫助「同房的牢友」。其他許多實驗也都證實溫暖似乎可以促進合作。另一份2014年的實驗報告指出,諸如一杯熱茶也能增加人的同情心。
陽光可提升幸福感
當人的身體遇熱時,靜脈血管會擴張,血液流動較緩慢,心臟需要更強的馬達,而人需要更多的氧氣,因此身體會變得相當疲憊和無力。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人的滿足感在氣溫過熱時會因而下降。另一項針對荷蘭青少年所做的調查顯示,青少年在盛夏時期會覺得周遭的「敵人」比「朋友」來得多。
科學家用老鼠在實驗室進行的試驗結果,有助於解釋何種生物因素會造成這種懷疑。動物在非常溫暖的環境中,會減少排卵,同時會顯得煩躁不安。生物氣象學家對住在每個地區的人民設定所謂的當地最佳氣溫,也就是身體費最少力去調節相對體溫的氣溫,這對於中歐人而言,最佳氣溫是攝氏十七度在陰涼處,陽光可提升幸福感也是不容諱言的。
天氣影響仍有限
「秋天時情況則剛好相反,我們的心情隨著黑夜時段的增長,特別是在氣候惡劣的十一月份時,往往會感到壓抑,同時情緒也相對低落。」沃西伯格如此表示,此時身體會再次產生更多的褪黑激素。因此研究員推薦人們到戶外散步,使人感到振奮,而這不單只適用於陰鬱天氣時。秋冬時節人們只要有三十分鐘的戶外活動,就有助於產生足夠的血清素,提升情緒。
然而,天氣對心情的影響仍然是有限的,相較其他也會影響生活的因素,天氣只能發揮次要作用。根據德國和美國的長期研究顯示,壓力、個人遭遇、睡眠障礙或其他生理問題,通常會抵消天氣對心情的影響。
因此,專家認為所謂的天氣症候不具絕對而只會有相對影響。儘管許多德國人聲稱自己對天氣變化敏感,但是內心煩躁、頭痛或緊張的狀況,通常也不能完全歸因於天氣變化。即使像阿爾卑斯山著名暖風會引發頭痛現象,也沒有得到科學證實。
仍無法說清楚
專家們並非全盤否認天氣會影響人們的感受。然而,許多人對相同天氣的反應卻大相逕庭。目前為止,我們只能明確指出少數幾個具直接影響的天氣因素:
‧花粉引發的過敏反應。
‧過度的紫外線輻射會損害皮膚細胞。
‧臭氧會引發呼吸道問題。
‧「綜合溫度熱指數」會影響身體:溫度、濕度和風提供熱或冷的壓力。甚至在極端情況下會導致心臟病、風濕病或失溫狀況。
令人感到棘手的是要如何分辨哪些影響是相關的,因為影響身體的因素太多了;研究員在此用了共振效應一詞,指的就是風、濕度、溫度、壓力、空氣化學或輻射同時起作用。
無庸置疑的是,天氣共振結合所有因素是會影響人的,但形成的效應卻又往往令人感到費解。談到愛情生活,冬天的天氣似乎讓人能有許多發揮的空間,而經由實驗證明,人們也的確傾向在寒冷的季節選擇觀看浪漫電影。
天氣製造愛:風與雲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以及地球的謎樣現象
作者:博亞諾夫斯基
譯者:彭菲菲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