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稚雯綜合報導】面對地震有3要,1要找安全掩護,2要保護頭部,3要讓心定下來勿慌張。台北市士林區9日、10日發生兩起地震,中研院地球所汪中和教授10日受訪時分析說,拉張性與地鳴都不是嚴重的現象,但大台北市處於地震高風險地帶,民眾仍須充足避震知識,保障個人安全。
淺層地震未致災
中央氣象局地震報告,台北市士林區9日、10日各發生一起3.2級、3.8級的有感地震,10日地震震央在台北市政府北方11.1公里處,地震深度7.7公里。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指出,這兩次地震應是拉張性破碎帶活動造成的淺層地震,深度不到10公里,估計將不會有餘震發生,民眾不需過度擔心。
汪中和說,「拉張性」意指兩個地層間不是向中間擠壓,而是各自往反方向擴張,此類型地震級數多半較小,帶來的損害也較為輕微。反之,若為板塊擠壓式地震,發生時的規模較大,後續也較容易引起重大損害與傷亡,921地震就是最慘痛的例子。
在士林的這兩起地震中,許多民眾表示聽到「地鳴」的聲音非常稀奇,汪中和表示,地鳴為地震發生時,地震的震波能量有部分傳入空氣中產生的聲音,地鳴是很尋常的自然現象,特別是士林地區屬於沉積物和火山岩交界之處,因兩處板塊的質地不同,會更容易產生這樣的聲音。
充實震災知識保平安
汪中和說,此次地震規模雖不大,但根據台灣地震科學中心預測,大台北都會區為地震高風險地帶,過去300年內台北地區發生過多次7級強烈地震。目前都會區人口密集,房屋又相對老舊,震災發生的潛在風險更加嚴重。
目前消防署設有「台灣抗災演練網」,氣象局也設有防震網頁,兩個網站都提供豐富的地震訊息與防災知識。綜合各單位建議,汪中和呼籲,地震發生時要盡快找到安全、堅固的地方掩蔽,要將重心放低、頭部掩護做好以免受傷,也要避免過度驚慌造成不必要的意外,若確定環境安全,則可檢查水電瓦斯是否關閉,保持大門敞開以免變形無法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