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進入國際社會 減碳先趕上中國吧(20190102環境論壇-汪中和、賈新興)

醒報編輯部 2019/01/06 12:44 點閱 30052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汪中和(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賈新興(天氣風險公司總監)
記錄整理:許嘉琪、張朝瑋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今天我們來談談台灣在全球氣候暖化防治的表現,根據德國看守協會報告,台灣的表現屬於後段班。奇怪的是,這些年來台灣對於環境議題有大量的報導,也引起民眾高度的關注,再加上,台灣人民知識水平高,對環境保護有一定的意識,但為甚麼台灣會在節能減碳這方面,落到全球第56名?

台灣氣候政策保守

汪中和:問題主要出在評比領域。第一是溫室氣體的排放,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一直在上升,尤其去年和今年,火力發電以及煤炭使用增加,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完全沒有顧及到國際趨勢。

第二是再生能源發展。再生能源的發展在每個國家對於能源轉型非常重要,台灣雖然努力,但受限於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進步速度緩慢,跟中國大陸相比,更是遠遠落後。最重要的是,與國際相較,台灣的氣候政策非常保守,進步幅度不大,因此影響到台灣在德國看守協會的指標排名。

全球排名倒數第五

從2016年的第52名,2017年第54名,到了今年,台灣落到56名,已經是倒數幾名了,只比南韓、伊朗、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好一點。看守協會的評比共分4級,之前中國也在後段班,但是今年已經跑到33名,追到了「第2級」。顯見我國必須在氣候變遷上加把勁,不要輸給中國,氣候變遷做得愈好,對國家愈有利。

問:台灣一向覺得自己在自由、民主方面遠超過中國,怎知在溫室氣體排放、再生能源發展,還有氣候變遷政策上都非常落後,甚至年年退步,顯示政府和人民的警覺心不夠。

想要在氣候變遷領域迎頭趕上並不難,但若躊躇不前,我們就很難說自己是個文明的國家了,也提不出跟中共較量的籌碼,值得我們好好省思。請賈博士分析,我們的成績為什麼這麼差?。

遠落後於中國

賈新興:德國看守協會是國際間重要的環保團體,每年都會做氣候風險評估報告,並在聯合國評估大會中發表。既然台灣目前國際情勢險峻,更應重視這些在國際上曝光的機會,對於氣候變遷議題應更加重視,才能贏得尊重。

問:那麼應該怎麼改善?

依評比指標做準備

賈新興:台灣人最會比賽了,既然已經知道題目是甚麼,這4大評比指標:溫室氣體排放、能源政策、能源使用、氣候變遷政策,就要依照這些題目好好準備,政府也應重視這個議題。

就像剛剛提到的中國,他們的排名突飛猛進,是因為做了很多溫室氣體減量的功夫。

大家都知道,排放最多碳的是能源產業,擒賊先擒王,台灣應該針對這個領域努力。大方向都在,但我們反而年年退步實在不應該。

台灣常說要爭取加入正式國際組織,但如果連國際間如此重要的NGO評比都不在乎,如何加入?

問:賈博士說的很重,我們多麼希望被國際承認,但是又是如此忽視國際上所認同和努力的目標,難怪很難在國際上發聲,應該好好反省。請問汪老師,台灣在氣候變遷的評比指標中還有哪些努力空間?

步調太慢差距大

汪中和:首先,這次在波蘭舉行的COP 24 已經設定目標:「不要在這個世紀超過1.5度」。我們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快速且大幅度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我們在199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1.4億噸,到了2015年成長1倍,竟到達2.8億噸。

這幾來排放量不斷增加,尤其是2017年,排放量比2016年增加了2.5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現在的人均排放量,每年每人是11公噸,在世界排名中名列前茅。

首要的努力方向是加速溫室氣體的減量,但依照環保署的排程,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到2020年才會降低2%,這跟國際期待差距太大。如果希望將升溫幅度限制在1.5度以內,全世界必須在2030年前降低將近一半的碳排放,而按照環保署的規劃,在2030年前只會減量20%碳排放,我國的步調實在太慢。

問:中國每年都會出一本「綠皮書」,盤點國家各種環境狀況和氣候變遷的因應措施,台灣雖然偶爾也會做這樣的報告,但是相形之下,沒有中國那麼積極。請問賈博士,中國的綠皮書政策是否也有值得台灣借鏡的地方?

效法中國綠皮書

賈新興:通常台灣的氣候變遷評估報告都是等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新的報告出來後才會更新,每次會隔5、6年之久。

另外,環保署每年都有盤點溫室氣體的成長量,能源局也有用電、發電規劃,但兩者之間應該做一個整合,如此才能每年提出類似中國氣候變遷的綠皮書。我認為,台灣應該見賢思齊,建立跨部會的氣候變遷委員會,會同環保署、能源局等相關單位,每年彙整提出一份報告書。

我摘錄一些中國今年的綠皮書重點,第一點是提到1.5度目標控制要有積極、強有力的作為,以中國來看,在德國看守協會的那份氣候評比中其實就可看到他們的努力。再來是航空的發展,中國有越來越多的民航組織,那要如何處理碳排放等問題將會是一個挑戰。

想進聯合國很難

第三是為因應氣候變遷及天災,各大都市要加強「氣候韌性」,並達到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看中國做了這些努力,而反觀台灣,雖然一直想要加入聯合國,但我們也必須先捫心自問,在聯合國訂定的共同目標上,我們做了多少努力?

回頭來看,中國提到的提升氣候韌性其實相當有趣,他們為此制定了一個都市三生(智慧生產、綠色生活、生態優先),來支撐整個城市的永續發展,這一點台灣可以借鏡。

而我們常講氣候變遷造成許多的「氣候難民」,但未來更嚴重的問題是「氣候貧窮」,而中國已注意到這點,如今它憑藉著自己的經濟資產,來輔助許多小國來適應氣候變遷的衝擊,中國也可能藉著這些舉動,來增加它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問:請問汪老師,台灣可以從中國的綠皮書中學習與借鏡到甚麼?

需要有高階委員會

汪中和:首先是台灣應該也要有這種每個年度的報告,可以用綠皮書的方式,但我們要做得更快更好更精準,才能掌握到國家氣候變遷的現況,就像身體檢查一樣,知道自己的血糖、血壓等健康指數,才能對症下藥。

台灣現在面臨的環境衝擊其實相當大,減碳是一定要面對的問題,為此,台灣必須要有一個穩定可靠的能源政策,但目前台灣在這方面相當不足且搖擺不定,這將影響到國家未來的發展。

剛剛賈博士提到,必須要有高位階委員會來負責此事,其實現在就有一個「永續發展委員會」,它的層級相當高,但卻沒有實質功能,且不是常態性的,也無法協調各部會,我們應該要效法荷蘭的The Delta Commission,位階高於部會,且能夠整合並主導相關部會的發展,這是未來台灣最需要的。

所以台灣需要三個東西:綠皮書、了解現況、高階委員會,才能主導國家未來能朝永續健康的方向發展,向前發展。

主持人:台灣就是敗在政治不斷的惡鬥中,導致大家都只顧自己的利益,所以這些政策常無法持續。台灣必須要選出能高瞻遠矚的政治人物,不只能顧好民眾生活,也能讓國家朝永續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