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實習記者貝薈涵台北報導】75片玻璃底片、字典、旅行護照等物品,展示宣教士在台踪跡。蘭大衛父子及宣教士在中台灣建立了醫院、麻風病療養村、盲人學校等,在台貢獻不少。彰化基督教醫院院史文物館館長詹麗珠10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希望透過展覽讓宣教士的生命成為台灣民眾的榜樣,學習珍惜、愛人、不抱怨。
100多年前,當台灣還是蠻荒之地時,一批宣教士放下在英國安定、富裕的生活,來到台灣服務有需要的人,其中包括了建立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蘭大衛與蘭大弼父子、梅鑑霧牧師、盧加旻醫生等。為了紀念宣教士在中台灣的貢獻,衛福部衛福藝廊從4月3日至6月29日展出「蘭大衛父子及宣教士文史特展」。
「愛父母、愛朋友很容易,但有誰能夠為陌生人捨命呢?」策展人劉耀仁表示,因著基督捨命的愛,這些宣教士在年幼時就奮發向上,立志在大學畢業後到台灣服事。1928年,為了解救一位腿部皮膚潰爛引發骨髓炎的13歲男孩周金耀,蘭大衛的妻子連瑪玉在麻醉技術尚未成熟、隨時有可能喪命的情況下,要求割下自己的皮膚並移植到周金耀的傷口上。蘭大衛夫婦不僅醫治這位陌生的男童,更在其求學過程陪伴他,這一份愛致使周金耀日後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牧師。
蘭大衛父子與宣教士不僅建立醫院、培育醫護人員,更編寫第一本英文教材、建立盲人學校與麻瘋病療養村、記錄阿里山森林開採等,處處可看見宣教士對台灣深切的愛。「蘭大衛父子及宣教士文史特展」共分為兩個展區、七個主題,包括肇始、裝備、倚靠、竭力、犧牲、傳承、茂盛,完整講述宣教士年幼時的經歷到在台灣生活的艱辛,以及之後的發展與貢獻等,讓台灣民眾能更了解過去宣教士在台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