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百年來的人種迷思(20180325 國家地理雜誌)

邱慕天 2018/03/25 15:36 點閱 31743 次

《國家地理雜誌》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打破百年來的人種迷思

國家地理發佈的內部調查,承認了從創刊直到1970年代以來,他們對世界廣泛的黑人和少數族裔的報導,一直採取種族主義取向,將世界各地的非白人描述成「外來人士、經常衣不蔽體、快樂狩獵的自滿野人」。

該雜誌4月份的專題報導,出刊正逢馬丁‧路德‧金恩牧師遇刺50週年,總編輯蘇珊戈德伯格寫道:「這是一個值得回憶的時刻,明白我們在種族偏見中的位置」。

科學種族主義

「給黑人作為一個劣等人的真實位置。」1851年,當賽繆爾‧莫頓去世時,南卡洲《查爾斯頓醫學雜誌》給予這位19世紀以收集人類頭骨聞名的考古科學家如此「盛讚」。這位「科學種族主義之父」以一個特大荷蘭人顱部的收集品展在賓州博物館內,在那個時代向人們說明了高加索人的智能優越。

但就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基因研究揭示了兩個關於人類的深刻真理: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基因集合、所有人類之間都有「近親關係」——比所有黑猩猩之間的關係更靠近得多。以及,從現實意義上講,今天所有的人都是非洲人。

大遷徙

「現代智人」的特徵開始出現在30萬年前(可能在東非或北非),然後我們用了10萬年散佈為非洲大陸上許多不相鄰的地區。通過分析當今非洲人的基因,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現在我們所認知的黑人、白人、黃人、紅人,其實都是人類在6萬年前「走出非洲」前,不同非洲人類部落的分支,總數不過數千人。

現在生活在非洲南部的Khoe-San是人類家譜中最古老的分支之一;中非的矮人族也歷史悠久。「走出埃及」的族群基因則最接近當前東非坦尚尼亞的哈扎人。他們在途中(推測是中東)有部分跟尼安德塔人(另一種物種,免疫力、維他命製造力D較強,但思覺失調與大肚腩傾向也高)混血,走到更遠時又跟丹尼索瓦混血,並把他們的基因庫淹沒了。

突變與微演化

於是5萬年前有人抵達澳洲、4萬5千年前西伯利亞有人定居、1萬5千年前南美洲出現人類。這些彼此隔離的族群因此根據當地飲食、氣候、地理,累積了特徵不同的基因突變。例如在今日世界,膚色變化很大。大部分差異與緯度有關:黑色皮膚防紫外線,蒼白的皮膚能在日照少的地方促進維他命D產生。

「所有被我們歷史覆蓋的故事,都在基因密碼中浮現出來。」一位累居印度已經久到難以追溯的女子,基因祖先卻是在愛爾蘭。一位以為自己是混血混種的男子則居然完全是歐洲人。一位非裔美國人的基因居然不只來自迦納,還出現在北歐。

這一些研究證實了,過去的人種分類法,完全是目光短淺的科學迷思。真正的科學,將帶領我們探索「創世記」。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agazine/2018/04/race-genetics-science-afric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