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危機亮紅燈 減塑刻不容緩

貝薈涵 2018/03/22 16:29 點閱 15157 次
最根本的方式,是民眾有環保意識,養成減少使用塑料的習慣。(photo by 貝薈涵/台灣醒報)
最根本的方式,是民眾有環保意識,養成減少使用塑料的習慣。(photo by 貝薈涵/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貝薈涵台北報導】「2050年塑膠垃圾量將大於全球魚類總重量!」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2日公佈「塑料污染十大真相」,呼籲民眾重視塑料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環保署早前也宣布將落實「在2020年至2030年內限用、2030年後將全面禁用塑料製品」的政策。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在即,環境保護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議題。世界地球日網絡(Earth Day Network, EDN)於2017年舉辦的世界性網路票選結果顯示,目前最急需改善的環境議題是「塑膠垃圾」。因此,2018年世界地球日的年度主題選定為「終結塑料污染」。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2日公佈「塑料污染十大真相」,包括人類一年生產的塑膠重量相當於全人類的體重總和、美國每天使用5億根吸管,數量足可繞地球兩圈等,呼籲民眾重視塑料帶來的環境與健康問題,減塑刻不容緩。

行政院環保署處長賴瑩瑩表示,台灣使用的塑料量大,但使用時間非常短,平均一根吸管只被使用20分鐘後,就被丟棄成為垃圾。對此,環保署宣布了「2020年內禁用、2025年以價制量限用、2030年全面禁用吸管、飲料杯、購物袋、免洗餐具等4種一次性塑料製品」,呼籲民眾從生活中縮減用後即丟的塑料。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常務理事陳建志表示,塑料帶來的破壞性超乎想像。塑料分解的過程非常慢,許多魚類、鳥類因誤食塑料袋無法進食而餓死。另外,台灣民眾攜帶食物的容器普遍以塑料袋、塑料杯為主。塑料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可改變人體的荷爾蒙。人們若吃下裝在塑料容器裡的食物,就會影響健康。

「科技確實能幫助回收塑料並重新再利用,但回收效果有限。」陳建志說,解決塑料問題最根本的方式,應是民眾養成減少使用塑料的習慣。對此,台灣環境自選協會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洋公民基金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等團體共同發起連署,期待6月5日環境日前,透過表達民意,支持環保署落實2030年前限用、禁用塑料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