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老重建成效不彰 專家:應施壓地主

楊蕓 2018/02/27 18:46 點閱 28357 次
為施加地主重建誘因,專家建議,立法面應施加地主壓力、給予土地增值稅減免優惠,最重要的還是建立民眾正確的建築安全觀念。(photo by youtube截圖)
為施加地主重建誘因,專家建議,立法面應施加地主壓力、給予土地增值稅減免優惠,最重要的還是建立民眾正確的建築安全觀念。(photo by youtube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大地震後民眾紛紛對居住安全提高關注,然而《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去年施行至今,僅10件重建計畫提出申請,成效不彰。多位建築專家27日提出建議,包括立法面應「強制」地主正視房屋結構的問題、給予土地增值稅減免優惠,最重要的還是建立民眾正確的建築安全觀念,才能讓政府提供的補助或稅制獎勵不再老是「隔靴搔癢」。

為加速都市更新推動,去年5月公布施行《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今年預計推動500案重建計畫,至今卻只有10件重建計畫提出申請,成效不彰。

地主共識難取得

內政部營建署副署長吳宏碩指出,全國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有384萬戶,雙北佔32%,預估20年後將成長至740萬戶。但推動危老重建,除了產權爭議、資金難籌是主因,取得住戶百分之百的共識更是困難重重,導致每每推動時「雷聲大,雨點小」,政府能做的只有透過補助或稅制「鼓勵」。

中華民國危老重建協會理事戴雲發表示,政府在推動危老重建和都更時總是在談獎勵,卻忽略向民眾推廣建築安全觀念,「許多民眾仍認為房子歷經九二一地震都沒事就代表安全,但卻忘記因震倒塌的台南維冠大樓在九二一震後被列為『黃單』警示,雖結構主體沒有破壞,不代表局部補強就能一勞永逸。」因此,除了祭出利多政策,啟動民眾對住家安全的重視更迫切。

專家:應給地主壓力

「感覺上法治、金融配套都只是『隔靴搔癢』,卻沒有給地主任何壓力。」中華民國危老重建協會建築師孫培鈞認為,政策面應強制地主正視房屋結構的問題,並要求他們思考如何補強或重建、是自己建還是找建商建等,地主多抱持房子還沒有危險到不能住的態度,若要重建還要背一筆貸款,只要政府沒有施加改善房屋的壓力,地主往往連想都不會想,但地主不點頭,政府怎麼推都沒有用。

政府常以給予開放空間容積獎勵施加誘因,但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洪迪光提醒,開放空間還是有結構安全疑慮,建議政府對開放空間多加檢視;另外,國內常見的騎樓設計更是軟弱地帶,尤其許多十幾層的高樓加上懸挑式的騎樓設計,導致一樓幾乎呈現掏空,政府應針對一樓開放空間和沒有柱子的騎樓加強檢討。

為鼓勵居民與建商協議合建辦理都更,《都更條例》給予40%土地增值稅減徵優惠,對此,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公會理事長劉炳煌認為會使經濟弱勢地主卻步,建議財政部考慮減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