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施會狂歡醜聞(20180225 天主教石板週刊)

邱慕天 2018/02/25 18:13 點閱 47099 次

《天主教石板週刊》 The Tablet
The Attack on Aid 樂施會狂歡醜聞

《泰晤士報》早前輪番揭露了幾名樂施會工作人員,2011年在海地震災時找來應召女郎大肆狂歡,結果瑞典國際開發合作署迅速宣布暫停與樂施會的合作關係,雙方為伊拉克、中非共和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等3國共25萬貧民的援助計畫也戛然而止。結果真正受到懲罰的,是這些困苦百姓。

這波醜聞在英國右翼政治圈激起的延伸討論,聚焦於「過份慷慨」的援外預算,在財政緊縮時期的合理性。英國政府也轉而要求樂施會在提出讓人「滿意」的改善前,必須停止募款和請款。

早在7年前海地震災發生時,樂施會就被爆料其當地分支存在欺凌、恐嚇、色情和性剝削文化。當時有4人遭到處分、3人被解職,樂施會也上報給英國政府的國際發展部(DfID)和其監管機構「慈善委員會」,也讓媒體報導此事,事後更增設監管主管與民眾匿名舉報熱線。

擠牙膏是被設局?

但《天主教石板週刊》指出,樂施會的處理仍有4點不足。

第一是未向警察報案(在海地賣淫是非法行為)。第二是未對外揭露犯者的身份,使他們可以沒有前科地繼續在其他慈善組織任職。第三,是監管主管根本受權不足,無能處理匿名舉報熱線成立後,排山倒海而來的其他申訴。最後,當《泰晤士報》擠牙膏式地在10天內以50多篇文章連番揭露這些申訴醜聞時,樂施會高層應對拙劣、避重就輕,以致於最後下不了台。

同行中有不少人認為,樂施會是因其政治立場不討喜而被「設局」了。原因是他們向來不是扶貧,還捍衛福利國家制度、批判撙節政策、自由彈性工時,以及貧富差距。

尾大不掉的國際慈善

樂施會的工作存在急難救助、長期發展、議程倡導和籌款等4大範疇。籌款者常使用絕望的孩子等悲傷圖片來撬開贊助人荷包;發展工作人員則希望強調的是相反的「賦權」意象。倡議部門的工作非常政治性;急難救助部門卻是最痛恨打意識型態高空的一群俠義風情漢子。

發生性醜聞的就是急難救助部門,他們與軍閥、危機和腐敗官員打交道,也常常遊走於「法外」解決問題。其情況就類似美國軍隊在海外戰地也存在無法根絕的(同袍)性騷擾、(對當代人)性剝削問題。
《天主教石板週刊》認為,但就像沒有人會因為軍隊的紀律問題而要求廢除軍隊,聚焦在援外組織的使命與實踐如何改善,絕對是比「廢除援外工作與否」更有建設性的討論。

http://www.thetablet.co.uk/features/2/12512/the-attack-on-overseas-aid-oxfam-cri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