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110年恐漲 專家:改家戶總所得

楊蕓 2018/02/04 17:57 點閱 37831 次
二代健保上路以來,去年收支結餘出現赤字,預計110年調漲21.32%,民眾每月約需多負擔126元。(photo by 醒報資料庫)
二代健保上路以來,去年收支結餘出現赤字,預計110年調漲21.32%,民眾每月約需多負擔126元。(photo by 醒報資料庫)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健保去年出現赤字,保費民國110年恐漲2成!民進黨立委林靜儀4日受訪時表示,「這是10年前就預見的問題」,關鍵在於政府不敢多收保費,又不落實分級醫療,更怕調漲保費引來民眾反彈,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受訪時建議,應擴大收取保費的「費基」,改以「家戶總所得」計算費率,才能落實二代健保強調「有錢人多收一點」的精神。

健保110年恐漲2成

根據健保署1月底公布二代健保上路以來首份財務評估,顯示去年收支結餘已出現赤字,預計110年會達到調漲健保費標準,屆時調漲幅度達21.32%,民眾每月約需多負擔126元。

二代健保102年上路,財源除保費外,為儘量以總現金收入做為繳費多寡依據,將保費從5.17%調降至4.91%,另增加收取2%的補充保費,使收支結餘擴增為728億元。然而,105年時,健保費率再調降至4.69%,補充保費從2%降至1.91%,導致收支結餘僅剩70億元,「在健保財務收支存在結構性失衡下,若維持現行健保費率4.69%,預估110年財務收支逆差將達994億元。」

健保赤字10年前就知

「健保出現龐大虧損,是早在10年前就預見的問題。」民進黨立委林靜儀受訪時表示,問題就出在政府不敢跟民眾多收保費,分級醫療又不落實,「民眾繳這麼少的保費,如果1張健保卡每天可以掛5個醫學中心的門診,簡直比信用卡還好用,」她強調,若分級醫療不落實,健保費再怎麼多收都不夠。」

林靜儀指出,105年要調降健保費率和補充保費時,醫界、學界都在抗議,認為是政策買票的手段,「當時調降平均每個人保費只省下25元,民眾根本無感,卻能為全國大企業老闆總共省下100多億元,累積下來才造成無法挽回的赤字結果,導致現在必須面臨調高保費的情況。」

為解決健保赤字,該份報告中提出調整方案,包括依現行的收支連動機制,110年將調升費率至5.69%,以勞工平均薪資4萬2000元計算,每月繳交保費將從現行591元增至717元,增加126元,調整幅度達21.32%,113年再調整費率至6.34%,並每3年調整1次費率,對民眾衝擊較大;另一方案則是每年調整費率,平均調幅約為3.77%,衝擊較小。

籲以總所得考量費率

「健保費調漲勢在必行,但向民眾多收錢只能暫時解決財務問題。」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唯有降低不必要的醫療、從制度面解決問題,才能讓保費調漲出現轉機,不僅民眾不用多掏錢,醫界也能獲得合理的醫療給付。

「二代健保規劃時強調『收支連動』精神,但政治人物為討好選民,遲遲不敢調整保費,更衍伸出醫護血汗過勞、無法購置癌症及罕病新藥等種種問題。」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受訪時認為,「保費該漲的還是要漲,否則在人口老化、科技發達等醫療成本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再怎麼節流,仍不能解決健保赤字困境。」

然而,保費調漲勢必會引來民眾反彈,朱顯光強調,重點在於收取保費的「費基」要擴大,呼籲改用「家戶總所得」計算。「目前保費收入仍來自薪資族所得,以業外收入(獎金、租金等)為主的族群雖有新增補充保費,但也只有2%,仍有許多高所得族群不用負擔健保費,」他認為,唯有擴大費基,將總所得納入健保費率考量基礎,才能落實「有錢人多出一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