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種高品質作物 保價給付雙軌

楊蕓 2018/01/09 17:44 點閱 7471 次
農委會祭出「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政策,採用「稻作直接給付與公糧保價收購」雙軌並行制,農民可以選擇不交公糧,改直接領補償金。(photo by 醒報資料庫)
農委會祭出「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政策,採用「稻作直接給付與公糧保價收購」雙軌並行制,農民可以選擇不交公糧,改直接領補償金。(photo by 醒報資料庫)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為鼓勵農民生產高品質稻米,同時友善農地,農委會9日祭出「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新制,不再採取「保價收購」穩定糧價,導致農民傾向拚產量不顧品質,新制以「稻作直接給付與公糧保價收購」雙軌並行,農民可選擇不交公糧,改直接領補償金,盼藉此提高農民栽種高品質作物的誘因,預計30萬農民獲益。

「過去在公糧保價收購制度下,農民為了增加收益力拚增加產量,較不注重品質。」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9日指出,為鼓勵農民以有機及友善環境的農法耕作,並輔導農友適地適種,促進農業永續發展,農委會祭出「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政策,採用「稻作直接給付與公糧保價收購」雙軌並行制,農民可以選擇不交公糧,改直接領補償金,藉此提高農民種植進口替代、外銷主力作物的誘因。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雙軌制已於105年第2期作起,在50個鄉鎮市試辦,農委會發現,有超過6成農民願意選擇稻作直接給付,表示新制能吸引農民參與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除了有助擴大契作面積,也提升市場上國產稻米品質,對農民來說,銷售高品質的作物可進而提高售價。

新制上路後,民眾擔憂糧價是否產生波動?陳吉仲強調,過去20年來台灣的糧價都非常穩定,就是因為有保價收購制度支撐一定的水準,為了防止「稻作直接給付」政策,使農民一窩蜂把稻米賣到市場,導致市場價格下跌,農委會才會保留保價收購制度,以穩定糧價,也請民眾不用擔心稻米市場價波動。

陳吉仲說明適用的作物範圍,包括稻米、雜糧作物(如小麥、蕎麥、胡麻、仙草、毛豆等),以及重點發展作物(如食用玉米、甘藷等),種植這些作物的農民都可自由選擇要保價收購還是直接給付,不必繳公糧;另外,採用友善的耕作農法也可領補貼,如節能、低耗水、有機等,鼓勵農民營造永續綠色環境。

農委會預估,實施「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政策後,約有26萬稻農、3.4萬進口替代作物農民、3127外銷主力農民及8482為有機農可因此獲益,「每公頃每期收益可增加5000至1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