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學年新生少10萬 政院促私校退場

鄭羿菲 2017/11/23 16:54 點閱 6857 次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指出,117學年度大專院校新生入學將比105學年度少10萬人。(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指出,117學年度大專院校新生入學將比105學年度少10萬人。(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117學年度大專院校新生入學將比現在少10萬人,屆時不少學校都將面臨重大壓力,部分私校退場勢在必行。」教育部次長姚立德23日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表示,退場條例包括輔導轉型、退場基金補助與校產處置等辦法。他強調,私校興學源起捐助,退場也必須符合公共性,處置校產後,有剩餘則必須捐給退場基金或所在地縣市政府,不再能捐給其他對象。

台灣面對少子化衝擊,各大專院校招收新生名額逐漸下降,引起各界關注「退場機制」,行政院長賴清德23日在院會通過「私立大專院校轉型及退場條例」,並送立法院審查,賴清德表示,條例對辦學績效不佳的私立大專校院,已加強監督管控機制,避免藉由轉型或退場,將原有校產挪用或變賣,圖利少數私人或團體,並鼓勵私校得透過轉型、改制等機制朝多元面向發展。

12月公布全校務資訊

姚立德23日在院會記者會表示,各大專院校在105學年度的入學新生約25萬人,而到117學年度入學新生人數僅約15萬人,少了10萬名新生,會有不少學校需要輔導退場,在條例通過後會另行公佈輔導退場的私校名單,而在條例通過前,「12月下旬,教育部也會公布包含公私立院校的『註冊率與辦學資訊』,內容包括從校到系的辦學成效、財務等資訊,供民眾參考評估院校運作狀況。」

「不存在私校透過轉型或退場機制來規避解散清算。」姚立德說,私校在申請轉型或退場停止招生後,教育部會要求在3年內轉型完畢,若未完成轉型則要求解散清算;且一旦私校轉型為教育、文化、社福或福利機構,雖然主管機關不再是教育部,但其他主管機關也會依照私校改辦計畫檢視,若沒有照著轉型計畫辦理,也同樣可命其清算解散。

杜絕退校自肥校產

姚立德強調,先前私校退場時,校產有3種處理方式,包括:1、校產可依「捐助章程」規定的對象捐給。2、公私立學校法人。3、所在地縣市政府。不過,私校的興學是捐資成立,且辦學後享有許多免稅優惠,也接受教育部補助,為杜絕校產處理上的爭議,「處分校產給予教師欠薪、資遣費與退休金後,還有剩餘則僅能捐給轉型退場基金與所在縣市政府。」

「私校退場基金的規模會有50億元,目前教育部已經投入25億元,明年編列9億元,第2年、第3年各編列6億元。」姚立德說,基金的運作分為補助與融資,包括學生轉學的交通、住宿等費用,與調來其他學校教師的交通費、鐘點費等,基金會都將予以補助。

姚立德指出,融資部分則是學校買掉不動產需要一段時間,但退場處置又時間緊迫,因此退場基金可給申請退場的學校最多10年無息貸款,等賣掉不動產後,再還款給退場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