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動物成癮 醫師:恐傷人
https://udn.com/news/story/7470/2832687?from=udn-catelistnews_ch2
虐貓、虐狗事件層出不窮,然而動物受虐後不僅對人類信心盡失,不輕易的接近人類,而施虐者也經常會再尋覓另外的目標,花蓮門諾醫院身心科醫師鍾德表示,虐待動物如果是反社會人格傾向,極有可能會發生衝動性傷人。
鍾德說,虐待動物的病態心理是可以被治療的,首先要了解當事者的動機,是以什麼樣的心境及原因去虐待動物,然後可藉由心理諮商方法輔導,包括學習情緒管理及建立尊重生命的觀念等,並透過藥物治療減少衝動,改善偏激行徑。
回應:虐待動物是一種心理病,雖然台灣個案發生很少,但這樣的心理病能避免就避免,因為會虐待了動物後可能會傷害人類,也會讓社會不安寧。報導內容也提到動物保護法,至少動物有法律的保護。
吃魚有原則 不怕汞中毒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834232?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常吃深海魚真的會汞中毒嗎?恐有肌肉萎縮的現象?農委會水產試驗針對黃鰭鮪、巴鰹、鬼頭刀、皮刀、吳郭魚、鯖魚、花枝等水產物甲基汞、鉛及鎘之檢測結果顯示,其含量都低於衛福部法定限量標準,不過仍提醒,依照食藥署建議,敏感族群應注意大型迴游魚類(鮭魚、鰻魚、沙丁魚)的食用量。
回應:食藥署最新公布「攝食指南」,提醒4種大型深海魚類,包括鯊魚、鮪魚、旗魚、油魚,因體內「甲基汞」殘留偏高,會傷害腦神經。有醫師建議6歲以下幼童、孕婦以及育齡婦女,能不吃就不吃。包括常吃的鮪魚三明治、生魚片都得小心。醫生也建議吃小魚取代大魚,一樣能夠攝取到足夠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