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老人增多 下半場及早規劃(20171115 三角談愛-溫小平、樊雪春、蘇家宏)

醒報編輯部 2017/11/15 07:43 點閱 27517 次
出國旅行或是看個表演,甚至是在公園曬太陽,總會覺得身旁要有個話題投機的對象,年紀越大越難忍受話不投機的狀況。(photo by pixabay)
出國旅行或是看個表演,甚至是在公園曬太陽,總會覺得身旁要有個話題投機的對象,年紀越大越難忍受話不投機的狀況。(photo by pixabay)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今天的主題是年老單身男女會有什麼樣的煩惱,也許是我們的父母親或是師長,如果我們能夠瞭解他們的煩惱在哪裡,就能有效地幫助他們化解困擾。

年老的人如何安身立命,以及在面對人生的最後階段如何能活得有尊嚴、有智慧。單身比較沒有外務與後顧之憂,如何在社會上繼續創造價值與貢獻?請樊雪春教授先來分析年老單身族的型態,通常具有哪些特點?

母胎單身或二度單身

樊雪春:單身者要先定義是原本就是單身還是二度單身,從心理學角度看,每個人一出生都是單身,到後來才有機會體驗兩人生活,所以有些人是一開始就單身,有些人則是經歷了離婚或喪偶的狀況,變成二度單身。

這兩種狀況不太相同,喪偶或二度單身的人常有小孩,能單身一人,或與小孩在一起;而從頭到尾皆是單身的人很難有小孩,通常會是一個人過日子,因為長時間單身,大約到40歲的時候會確定這輩子不會結婚,一個人過活了。

這樣的人通常會從40歲開始計畫,他也會有一群單身的朋友,雖然他們沒有住在一起,但彼此之間的情感依靠會比較深,到50歲時這群朋友就能一起去玩了,所以這兩種狀態在心理學是完全不同的。

問:現代人普遍長壽,所以50歲以上的單身族群為數不少,這樣的族群需要面對的人際關係包括如何安頓自我、親人與同濟朋友,他也面臨一些苦惱,包括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請資深作家溫小平分析這些可能存在的問題。

50歲開始尋找知己

溫小平:前幾天我與朋友剛好聊起這個話題,我們也差不多到達這樣的年紀了,會覺得最需要的是能聊天談心的對象,無論是50、60、70還是80歲都是如此的,越老越擔憂沒有人與自己說話,整天一個人孤孤單單的。

無論是出國旅行或是看個表演,甚至是在公園曬太陽,總會覺得身旁要有個話題投機的對象才好,年紀越大越難忍受話不投機的狀況。

年輕時因為閱歷尚淺,對溝通不良的狀況可能不太在乎;但隨著年齡增加,每個人的閱歷、經歷,看待事物的人情世故都不太相同的時候,就會越來越在乎彼此是否「對盤」。

例如我每次參加同學會,就會煩惱不知道要與同學說些什麼,已經很難有個能促膝長談、連結彼此的話題,我那時在想不能到了70、80歲再來找談得來的人,如果以50歲作為界線,就應該開始去「物色」這樣的人。

他可能可以與你談音樂、談藝術、談旅遊、談戲劇,有時聊新聞八卦或是支持的政黨等等,有個這樣的對象很不錯,像我們家附近的公園的一群老男人在選舉期間就滿開心的,因為他們多了個共同的話題。

問:所以要先找個「同溫層」,而不是找個吵架的對象,不同喜好要各自找到相同興趣的團體。小平姐剛剛提到心靈與社群層面的需要,請問蘇律師,您認為老男人與老女人有什麼模式(profile)?

優先解決錢的問題

蘇家宏:我會分出有錢與需要賺錢兩種狀況(眾笑),若是沒有錢加上單身無依無靠,有些人會過上賺多少用多少的日子,但隨著年紀增長,身體也會慢慢不聽使喚,這方面雖然有全民健保支持,但還是會產生一些問題,像是無法工作,錢不夠用。

雖然滿多年老單身的人是滿有錢的,但還是有著為數不少因為不景氣而難以過生活的狀況,這也牽涉到在年輕的時候是否有賺足夠的退休金,考驗著一個人的身體與運氣,身體健康強壯的人這樣的狀況下比較沒有問題。

未來人類可能活到100歲甚至更久,以50歲作為年老單身基礎,是還有50年要活的,要賺夠50年對許多沒有錢的人來說更是痛苦的。

養兒防老這句話已經過時了,現在卻是「養老防兒」,啃老族與孩子「偷錢」的狀況不少,但不管怎麼說,單身錢少的族群可能還是會認為有個孩子能養自己該有多好,的確也很多人碰到這樣的問題。

至於有錢單身的族群會碰到兩種問題,一種是錢太多了,活得特別久,到最後沒人繼承財產就變成國家的,另一種則是活得惶惶不安,怕別人找他要錢,尤其因為沒有人能夠繼承,所以容易成為兄弟姊妹或親朋好友借錢的對象。

所以我認為單身者要把錢的問題搞定,至少要有能夠維持到中老年的財產,有多的財產則要規劃好,還有要讓別人無法對自己的財產有機可乘而盜走。

問:樊老師對此問題有補充意見?

滿足靈性需要

樊雪春:我覺得年老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靈性的需要,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人類需求階層表,人需要生存、自尊、愛與歸屬感等等,也說到了老年,人還有美感、還有靈性的需要,靈性的需要比較接近意義層面,像是這一生來到世上有怎樣的意義?

人生該做怎樣的貢獻與奉獻,在老年能深思這些問題,所以到50歲以後我覺得單身者能去找一個靈性的依靠,比如到教會或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譬如當志工。

台灣的志工文化非常發達,我媽媽在老年時參加嘉邑行善團,因為農夫無法負擔工錢,所以他們幫人家拔玉米,拔完後玉米田的老闆也送他們玉米,下一次可能是拔香瓜、西瓜等等到處行善,也會去幫人家蓋房子。

老母比小孩還忙

樊雪春:有一次行善非常有趣,主人為了答謝他們,就請他們到台北玩,我說「妳都來台北了,我要去看妳一下。」沒想到被她拒絕,說自己忙得要死,我不要過來,原來她的生活變得比我還要忙碌。

雖然她已經70幾歲了,但在那個團體裡面70歲算是小姑娘,90幾歲的人多得是,看到年邁的人仍堅持默默行善令人感動。

問:雪春老師提到若能參加教會或公益團體做志工,一方面能打發時間,另一方面也能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小平老師有沒有例子可以分享?

志工拓展交友圈

溫小平:有的!我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媽大約50多歲就退休,我覺得她做志工的年數已經與她當老師的年份差不多了,她當了25年志工,還得過一個很大的獎牌。

她在台北市社會局,剛開始我鼓勵她去的原因是因為她整天來煩我,我要工作,她卻希望我陪她做什麼,後來我就想必須找事讓她做,便鼓勵她去社會局受訓,當時他們正好有在招募志工,她在受訓後被分到家暴中心幫忙接電話,也因為她當過老師,所以對此很熟悉。

她還演話劇,到各小學演出宣導家暴如何預防等等,她也變得很開心,她的那群朋友有的是比她年輕的,我媽現在已經90歲了,慢慢和當中的人成為好朋友,每個月他們也會一同喝下午茶,我認為這很棒,因為每過一個月他們就會在想要去吃甚麼。

她也一直都會去老人中心,在各個區都有老人中心,可以選擇跳舞、書法等藝文活動課程,最重要的是能認識一些新朋友。

問:方才談到年老單身的男人女人會有什麼生活模式,接下來談他們有哪些煩惱,以及如何面對這些煩惱?先請雪春老師分析。

孤寂引發「慮病症」

樊雪春:第一個就是家屬的煩惱。我聽一些老人講起自己家屬的問題時,都是希望兒女能夠來看他們。如果兒女答應他們什麼時候要看他們,一定要在那個時間出現,否則他們就會很失落。

那種失落並非一般人能理解的,如同「爐上烤皮」的痛苦經驗難受,你可以不約老人見面,但是不可以約了不去。

第二個煩惱就是孤單。孤單會牽連到死亡的感覺,老人家因為孤單可能會不時說,「我可能要死了。」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孤寂的感覺就像死亡,這並不是說他真的要死了,而是他感受到,「我是不是要死了?」

這種孤寂會引發「慮病症」,他們會說,「我這裡有病,那裡有病。」但這是從孤單、死亡的感覺所衍生出來的症狀,一天裡家人就需要帶老人家看5個科,但檢查後卻沒有問題,長期下去恐怕會失去耐心。

此外,老人家特別有一種情況,當他們出席朋友的葬禮回來時,特別會意識到死亡即將來臨,容易感染「慮病症」,所以家屬、孤單是他們心理上最重要的煩惱。

投資理財防詐騙

問:再請問蘇家宏律師,單身老人和老女人有沒有什麼煩惱?

蘇家宏:其實孤單、懷疑自己有沒有生病是常見的現象,也會造成家人的負擔。但我認為,老人也有金錢煩惱。

人們年紀大時會擔心被騙,平常有人叫你投資,你不會投資,但是詐騙集團叫你匯2千萬,你就會匯給他們。我建議大家,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而且要開始學習理財。

懂得這些問題,並且開始投資、買房,在這個過程裡,這些活動可以幫助老人們不會那麼容易退化。此外,別人跟你溝通時,也比較容易分辨對錯。其實很多人被騙不是因為詐騙集團的關係,而是因為周遭的朋友說,「這個公司的年利率百分之20,很優惠。」講得好像真的,然後帶老人去說明會,老人隨即信以為真,就會花錢在吸金公司身上,但下場都很淒慘。

所以,老人要投資時,要把安全做比率調配。單身男女要過生活,賺錢時不要把所有錢押在某個投資案上面。我也建議,除了賺錢之外,應該早一點做人生規劃。

大部分人為了孩子,會把錢留給他們。如果你是單身的話,可以留給侄子,也可以考慮留給鄰居的孩子。若你今天不在了,你願意把錢跟誰分享?在寫遺囑時,需要去好好思考。例如,你發現身邊有人比較窮,你要怎麼支助?可以用法律,讓錢花在正確的管道上。

重寫遺囑檢視財產

問:整理律師所說的,首先,單身老男人、老女人,手上沒錢其實是很可憐的。他們害怕沒辦法養老,小孩、親戚也沒辦法救助他們,老人甚至還要打工賺錢養活自己。

第二、我們手上有錢時,可以怎麼理財,不要做一些盲目的投資;第三、當你已經進入人生最後階段時,我們可以怎麼規劃金錢留給誰。如果錢不多,除了夠我們辦後事以外,還有多的50萬、100萬時,如何去寫遺囑做安排。

蘇家宏:我覺得不要等到老,若能越快做越好。因為如果你處理好金錢的安排,你的心態會不太一樣。隔幾年你多賺錢可以再重寫遺囑,讓自己不斷審視自己財產的動向。

問:這樣心裡會更踏實,我的錢要分配給家人、朋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辦,甚至自己的後事也能夠自己決定。

交友得有識人之明

蘇家宏:如果老人身上有一些錢時,遇到有人要做朋友或是結婚時,要小心他們是不是別有居心。當然碰到很好的對象,要終結孤單,但是要確認對方的目的。如果一個人是長期單身,60歲第一次談戀愛,對象只是30歲的小姑娘或猛男,有時你會搞不清楚他們的目的。

在不清楚的情況下為他們花錢,會花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讓錢很快用完。

問:對!如果手上沒有什麼錢煩惱倒是少一點,如果有一些錢,也許要事先想好要用在什麼地方。請問小平老師,單身老男人、老女人的煩惱會是什麼?

溫小平:我覺得單身老者,越到夜晚越害怕,因為一個人要面對黑夜。我最近在看一本書叫《心靈的深夜對話》,特別談到這個問題。女主角因為每天失眠,但是不想吃藥,後來問一個老男人鄰居可不可以晚上來陪她聊聊天,沒想到那個老男人也答應了,可是這在保守的國家比較不容易實現。

我聽過有一些人一到晚上時就很孤單害怕,但又不想花錢請外勞陪伴,便把一部分家的房子出租出去給單身男女,或者給有孩子的新婚夫妻,讓家裡有「生氣」,還有收入。這種方式也很不錯,若家裡有人時,老人病痛或不舒服,至少可以請他們幫忙打119電話。

子女陪伴是寄託

這本書還點出很多老人的問題。回到故事裡,他們本來以為可以用這種方式相處到最後,但是後來放棄了。因為女主角有一個孫子,她的兒子威脅她說,「如果你要繼續跟這個男人在一起,我就不讓你的孫子跟你見面。」

可是她非常愛她的孫子,她跟這個老男人說,「當我要離開世界的那一天,我相信我的孫子會送我離開,可是我不敢保證你是否會送我,因為你跟我一樣老。」

家人陪伴對老人家很重要,尤其還有孫子女的時候,所以有一些人會在寒暑假時,會送孫子女去陪伴老人家,排遣他們的寂寞,讓他們的生命有所寄託。

人生下半場才開始

問:最後,3位是否能給一些建議,老人如何克服煩惱,以更豁達、更優雅來面對人生下半場?

蘇家宏:永遠不要有退休的概念,不管自己是多少歲,不要覺得自己老了,要覺得自己會活得比想像得久,你就會有足夠的衝勁維持自己的生活,或是學習更多新知,預防被詐騙等。也不要覺得自己沒機會,因為我們還可以賺錢、養活自己,甚至照顧別人。

溫小平:身心靈健康很重要,就像聖經上所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年紀大了,只要保持一個喜樂的心,做讓你開心的事情,都能過得很快樂。

樊雪春:每一個年紀都能夠開始做新的事,一位老師跟我說,「最快樂的事情是,你隨時可以開始新的事情。」老的時候可以不計較名利,才能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主持人:雖然法定老人是65歲,但是高齡化社會95歲也不稀奇。所以現代人還有30年的時間做新的事業,可以用更豁達、更優雅的方式去面對未來幾十年的時光,規劃生活,而不是去想不可終日的事情,單身老男人、老女人才會過得更快樂、更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