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生就不必掃廁所? (彭蕙仙)

彭蕙仙 2017/08/15 18:24 點閱 773 次
學生清潔自己使用的廁所,理所當然。但是部分家長表示,到學校專心讀書就好,不要浪費時間做其它事情了。(photo by pixabay)
學生清潔自己使用的廁所,理所當然。但是部分家長表示,到學校專心讀書就好,不要浪費時間做其它事情了。(photo by pixabay)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在市政會議中對包括建中、成功高中等學校的家長會,出錢請清潔人員到學校掃廁所一事,直言「實在太離譜了!」他認為,這麼做違反教育宗旨;雖然柯文哲要求教育局長深入了解,不過,老實說,如果學校和家長會執意如此,市政府也無權禁止。

有學生和家長認為柯文哲未免多管閒事。家長花錢請人替自己的孩子掃學校廁所,這不是有沒有違反教育行政規定的問題,而是學校、家長和學子價值觀的問題;而學生的價值觀,自然也會受到學校和家長的影響。

在校應專心課業?

柯文哲說,自己的廁所自己掃,學生清潔自己使用的廁所,理所當然。但是有家長表示,因為學校夜間對外開放,已形同公共場所,使用的對象不限於該校學生,既然如此,為什麼一定要學生打掃?僱請清潔人員打掃很合理。

其次,還有建中家長表示,「希望『小朋友』在學校時專心課業,」但是在家時,都有分配家事。言下之意,不必擔心學生沒有掃廁所、做清潔工作的機會,因為他們在家裡都有做,到學校只要專心讀書就好,不要浪費時間做其它事情。

雖然柯文哲舉自己的妻子在家也不會叫孩子做家事為例,實在很沒有說服力,但是他對家長會花錢請人打掃廁所一事不以為然,確實點出目前台灣教育、特別是所謂的菁英教育的問題;而家長會提出的2種主要理由是否言之成理,也值得思考。

升學制扭曲公共服務

家長說,開放校園後,校園的使用者已不限於學生,但在目前多元入學的政策下,不少家長會為了讓孩子有機會進入好學校拚命去找「公共服務」的機會,卻千方百計逃避擺在眼前的公共服務機會──清潔校內設施,這豈不是在告訴孩子們:公共服務的目的只是為了加分、進好學校,而不是真正從心裡面為服務人群、社會出發!

強調在家會做家事,但是到了學校不該浪費時間的家長們,同樣剝奪了孩子們學習團結、分工合作與付出的機會和能力,殊不知團隊合作(teamwork)的能力是未來進入社會工作或是進行學術研究,最關鍵的能力之一。

忽視團隊能力、付出心態的訓練,這樣的教育觀恐怕只會教育出自私且功利的人,如果台灣明星學校出來的學生心態是如此斤斤計較、生怕自己多做了點什麼會吃虧,國家社會真的可以仰賴他們未來做出什麼樣的奉獻嗎?

菁英教育只顧私利

更何況,老實說一句,學生在學校一整天,夜間不過部分課室開放2、3或至多4個小時,到底誰使用的比較多?當然,如果真要計較到這個程度,那學生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做一個「公共人」的可能;菁英教育到這步田地,台灣社會的發展遲早要落入「公、私失衡」的可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