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風集團退讓 裕隆將獨撐納智捷

邱文福 2017/06/21 10:01 點閱 26108 次
東風集團此項決策將讓台灣裕隆獨自承接後續成敗。(photo by LUXGEN官網)
東風集團此項決策將讓台灣裕隆獨自承接後續成敗。(photo by LUXGEN官網)

【台灣醒報記者游清淵分析報導】通稱中國二汽的東風汽車集團日前表示,該集團針對與台灣裕隆合組的東風裕隆做出「撤人不撤資的決定」。過去東風裕隆公司除了總經理吳新發等少數台幹外,絕大多數幹部均由東風集團派任,值此業界傳出因內部管理多頭馬車致使業務不順,創立幾年來業績不彰,如今更是窘態不斷,東風集團此項決策將讓台灣裕隆獨自承接後續成敗。

中國車企多為國營

東風集團這項宣布表示該集團未來身分只是投資者或董事會成員,因此東風裕隆未來的內部管理與經營將由裕隆集團負責。這模式在中國車壇是空前的,讓業界都對此決策感到錯愕。此外還宣稱東風裕隆接下來的大手筆:除人事、通路與產品技術革新外,未來5年將導入10款以上新車。

事實上,中國車企除少數民營業者如吉利、比亞迪、長城、力帆之外,均為國營企業,其中領先群如上海汽車集團,合資營運的就有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以及自創品牌的上海榮威等等,長春一汽集團也有一汽大眾、一汽豐田等,北京汽車集團則是北京現代等等,二汽東風則擁有合計15個品牌,包括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等等國際級車廠,原本與義大利合資的三汽則在10年前併入上汽集團。

台幹台商生存者稀

幾年前從三汽退出來的義大利飛雅特則成為廣州汽車集團旗下的廣汽飛雅特,台籍人士、原服務台灣福特的鄭顯聰則代表義方擔任執行長,後來退出不任高管,如今已轉投中國新創電動車企業「蔚來」。其他台幹如曾經代表美國通用任上海通用總經理的劉曰海,前些年在昔日對口陸方高管陳虹升任集團董事長後,退休回任早年東家福特汽車(今長安福特)。

至今台灣汽車專家能在中國企業中生存者幾希,即便代表國際企業身分,也需面對極大壓力。至於合資企業的台商,發展狀況更是五花八門。車業傳聞東風裕隆吳新發雖擔任總經理,但由東風派任的總經理助理喬陽一直掌管東風公司財務、金融項目,即使不負責運營管理,也可見東風集團部署。

企業三權難平衡

熟知企業運作者均知,歷史上的大財團組織,三權的業務、財務、稽核,唯有業務掌權財務支持稽核備用方能開展業務,中國國營汽車企業的特色,稽核有黨委書記擔任,業務則以順水推舟最順利,從21世紀開始,中國汽車根本是跟著「井噴」現象跑,這些年來搭上直升飛機成為董事長級高幹的,真有實才的可稱異類。

而納智捷進入中國,早先是傳聞嚴凱泰擺架子沒搶著拜碼頭,前進大陸最後落到要找當地車廠合資,所以找上浙江中譽小廠,但面臨北京收傘要求必須年產百萬輛才准,最後才變成由東風收購中譽合組成東風裕隆。中間穿插的ECFA讓台灣裕隆還接納了吉利小車入台組裝,整個的政治運作或商務談判,可以說一面倒、完全不利台灣企業。

習大打貪國企斷尾

只是現今的風向並不單純,中南海習近平除了打擊貪腐更求精準實進。因此市場傳聞東風集團也面對經營績效壓力,無論東風裕隆的納智捷是先天不良導致與否,現實狀況下銷售不彰是事實,因此「對於目前東風的各個自主板塊,在市場驅動和銷售渠道生存壓力推動之下,它必然走向整合。」這是一份東風「418」深化自主品牌改革的決議。

說的直白,這是東風集團在市場環境不斷倒逼以及兼併重組為大的趨勢下,企圖打破固有體制圖謀改革,或者必要時的「斷尾求生」。如果納智捷無法振作,全線的人員必然無法倖存,原本以為可以分一杯羹的,最後勢必跟著中槍倒地,以致人人自危。

中國車市競爭現實

6月19日以後,佔股50%的東風只作為投資方參與經營,所以東風裕隆未來的業績在納入東風集團考核時,會因為決策、管理、市場規劃都轉移給裕隆集團後,這個「版圖」會從東風集團剝離嗎?或者「未來不排除進行撤資、全面退出的可能。」若然,嚴凱泰曾經在台北說出的「總部搬到杭州」是否早有跡象?

作為與台灣以50:50成立的唯一合資車企,東風裕隆2010年誕生時還曾一度咄咄逼人,首款產品納智捷大7在2011年進入市場後,也曾贏得市場追捧;2012年在成立兩年後,東風裕隆就實現盈利,納智捷一度成為東風集團勢頭最猛的自主子品牌。但是2014年中國車市進入「微增長」後,近三年來東風裕隆經歷人事大調整、經營戰略失誤、產品競爭力弱化、營銷工作坍塌等一系列坎坷,被認為已經迷失自己,銷量急劇下滑,並造成虧損。

裕隆仍非獨立擔綱

2016年東風裕隆完成既定目標不足60%,成為集團內部虧損最嚴重的事業。到2017年4月底,降成本的第一階段目標順利達成。但銷量方面仍未脫離下滑困境;前5個月累計銷量不到7,500輛相較下滑60.33%,是東風自主品牌版塊下滑最厲害的。因此這項調整是東風集團董事長竺延風傳遞的「十三五」規劃中,做大做強自主品牌決心的反應。因為東風的目標是實現450萬輛年產目標。

東風裕隆特別澄清,「撤人不撤資」說法並不精確,事實上「人沒撤」,雙方股東都同意人才市場化;「資也沒撤」,雙方正辦理增資程序;雙方將發揮協同效應,結合雙方資源投入510新車開發計畫。

合資權力平衡的誤區

此次東風集團和裕隆集團談判結果,是東風撤出幾乎所有派駐員(除財務稽核),主要崗位由東風裕隆聘任專業經理,比過去每個位置對標派駐進步很多。對市值853億人民幣相當於台灣台化的東風集團,旗下15個汽車品牌,納智捷不過占1/15,東風集團讓外派的人馬歸隊重新佈置,自是理智之舉。事實上,2016年納智捷車在中國大陸的評價,仍高於其他自主品牌,在J.D.Power新車品質調查中甚至名列自主品牌之冠,對上市初期品質不穩的傳聞給出反擊。

樂觀派的假設

樂觀派的看法認為,東風裕隆案的過去,裕隆沒有經營實權只擁有品牌,如果此說成真,現在起裕隆就是「完全執政」,將來自要「完全負責」。而目前大環境也有利自主品牌。

在中國,2016年雖然有高達2802萬輛汽車的銷售數字,事實上是供過於求的現象,總產能比市場需求高出1千多萬輛。而今年7月1日上路的新「汽車銷售管理法」形同台灣1979年的水貨開放,未來區域經銷商將可以變成「區域總經銷」,放點到三、四、五線城市零售。

這派人士還認為,「未來汽車銷售將不再只是單一的4S店通路,汽車超市、汽車賣場、汽車電商等新的汽車銷售模式未來或將大行其道,更多社會資本將進入汽車銷售領域。消費者購買汽車和後期維修保養的費用也將會降低。」因此,如果真有新東風裕隆團隊,這是一次銷售環境巨大解構重組的機會,或許是裕隆的一次浴火重生?

https://kknews.cc/zh-tw/car/njqn88.html 新車品質報告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9%A3%8E%E8%A3%95%E9%9A%86 東風裕隆
https://kknews.cc/car/92vk2pb.html 新汽車銷售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