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空氣品質糟糕、灰塵到處飛揚,患有過敏性鼻炎的民眾深受打噴嚏、流鼻水症狀所苦,有些民眾便藉由市售的洗鼻器來舒緩過敏症狀,食藥署24日提醒洗鼻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台大耳鼻喉部醫師林志峰受訪時說,建議民眾早晚各洗一次就好,且力道不宜過大,否則會造成鼻黏膜出血、中耳炎、聽損等副作用。
人的鼻子具有一定的自清能力,無須透過洗鼻器來洗清鼻腔內的髒汙微粒,但若髒汙數量過多或有傷害性時,可能造成鼻子黏膜功能異常或分泌不足而造成鼻子不舒服。食藥署2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可藉由洗鼻過程加以改善,但洗鼻器若使用方式不對,也會引起鼻腔或其他部位的不適症狀。
「選擇洗鼻液時,應使用與身體等滲透壓、無刺激、乾淨無菌的生理食鹽水。」食藥署說,鼻腔內膜和皮膚結構不同,並沒有角質層可供保護,容易因滲透壓不對而導致鼻腔受到相當程度的刺激,而生理食鹽水的張力與身體內細胞的滲透壓相等,使用上對細胞無傷害;美國FDA則建議勿用清水清洗鼻腔,因清水內含微生物,可能導致鼻腔內細菌滋生。
洗鼻器使用的時機,常見於患者出現濃稠鼻涕時、慢性鼻竇炎、萎縮性鼻炎、鼻腔手術後、鼻癌放射治療後等。林志峰受訪時說,沖洗的過程無刺痛感、且會感覺舒適,但不建議民眾因感到舒適而過度洗鼻,一般而言,只有相對嚴重的慢性鼻竇炎患者、嚴重過敏患者,經醫師評估後可多沖幾次,但有病患1天沖到6次,「這樣的次數已太過頻繁。」
而民眾使用洗鼻器時,常有「沖大力一點才能把髒東西清乾淨」的迷思,對此,林志峰鄭重提醒,水柱沖力不是越大越好,應從小力道開始適應,且使用的同時不能有吞嚥動作,否則水柱易衝到鼻耳相接的耳咽管,長期下來恐導致副作用包括:耳朵悶塞感、聽力變差、聽損、中耳炎等。
醫師強調,若是鼻手術後沖洗,有輕微出血是正常現象,但沖洗後鼻腔、耳朵有疼痛感,應立即暫停使用儀器,並諮詢耳鼻喉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