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交通建設 專家:輕軌與小巴同行

邱文福 2017/04/26 12:11 點閱 22152 次
巴士捷運系統示意圖。(圖:運輸研究網).jpg
巴士捷運系統示意圖。(圖:運輸研究網).jpg

【台灣醒報記者游清淵特稿】針對行政院提出的前瞻計畫將以輕軌計畫解決幾個縣市的市區交通問題。前行政院院長毛治國投書直指最優先應是各地台鐵市區路線的立體化,他也提出應以小巴解決偏鄉運輸。其實早已有許多專家呼籲政府應讓10-18人座「小巴」入鄉,此即是彈丸小島香港交通的致勝關鍵,並將輕軌與大巴捷運(BRT, bus-rapid-transit)合併發展。

著重「普及服務」運輸

毛治國建議,就市區以外的交通而言,政府最應提供的不是軌道「大眾運輸(mass transport)」,而是50人、20人座巴士,甚至7-9人座的「中眾、小眾」公共運輸(public transport)。根本之道,就是應該開放類似香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6.5米16人座小巴(目前已放寬至7米19人座),並將此類車輛與駕駛執照跟大巴脫鉤,簡言之,是去除「中巴」。

類似建議在毛治國任內也曾被提及,可惜他個人雖同意「對都市或農村、偏鄉,以公車為主的公共運輸服務取代私人運具的『普及服務』,才能一舉解決高齡社會、弱勢族群交通問題,以及落實少用私人運具與節能減碳等交通政策的王道。」卻不見得能讓下級事務官僚配合推動。

專家再三建議,交通部「車型有中巴,執照無中巴」的思維應改變,而「幼童專用車」這個全球唯一的法規更應廢除。事實上,若能開放10-18人座小巴,不但可作為台灣偏鄉最後一里路的救贖,也能成為國造車種、輔導小黃司機轉為小巴駕駛,而這類車的內部裝潢也可成為豪華小巴,投入高級觀光旅遊,減少以大型遊覽車走崎嶇山路的危險。

非都會區以公車為主

毛治國在2009年擔任交通部長時曾回應地方,連公車都無法經營,奢談軌道運輸。他更堅持輕軌蓋出來將成災難,因為更多的平面交叉會造成交通死結。回想40年前大台北地區公車路線因政治因素開放路權後,至今已成都市交通毒瘤,無法整合的結果,就是讓所有平面道路被公車佔滿。輕軌當然是更加惡化,這可從台鐵現存的都市內平面穿越道看出問題。

因此,輕軌的路線設計若能搭配偏鄉18人座小巴,避去現行的公車路線,並去除左右轉彎的阻絕式路線設計,讓棋盤式站點規劃,必可使車暢其行,一路通順到家。毛治國也認為農村偏鄉老人騎車或搭便車,佔去台灣車禍三大主因中的兩項「機車、老人」。所以他提議,非都會交通問題需要把公車為主的小型公共運輸做好。

輕軌小巴可齊頭並進

交通部長賀陳旦曾強調,輕軌並非單一系統,如新北環線、高雄輕軌、基隆Tram-train或懸吊式單軌,他說,中小型公共運輸當然重要,但過去推動公路公共運輸提升計畫已停滯,肇因是地方建設未能結合。只是熟悉大眾捷運其實也包括巴士捷運(俗稱BRT)者認為,政府專業不足,導致圍標惡果才是無法推動的主因。像桃園大溪區公所目前提供免費23座公車,為大巴等級,但因班次稀少、路線不切實際,即是未能以大桃園觀點的思維設計,班次、路線不對,自然難以解決偏鄉運輸問題。

輕軌工業雖可帶動國內經濟動能,倘若18座小巴也能順利推展,更是台灣車輛產業振興的契機,而合併巴士捷運也可透過綠色能源面向國際商機。因此多位學者專家都呼籲政府應重視大巴捷運與小巴入鄉的功能,分進合擊解決台灣半世紀陳痾,兼可發展具有台灣特色的汽車產業。

http://hkbus.wikia.com/wiki/%E8%B1%90%E7%94%B0Coaster 香港豐田公共小巴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A6%99%E6%B8%AF%E5%B0%8F%E5%B7%B4 香港小巴
https://www.itdp.org/library/standards-and-guides/the-bus-rapid-transit-standard/what-is-brt/ BRT
https://www.itdp.org/ 運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