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台灣不開門…台版特斯拉 大陸首發

莊舒羽 2017/02/27 09:08 點閱 28303 次

1.台灣不開門…台版特斯拉 大陸首發
http://times.hinet.net/news/20048882

大陸推展電動車不遺餘力,台灣上櫃企業昶洧科技首輛新能源純電動車日前在江西省贛州試車,「台版特斯拉、大陸首發」引發關注。

最近這幾年來,透過投資、併購等方式,台灣企業正加速擴大在大陸布局電動汽車產業。包括長園科技收購深圳沃特瑪電池;台塑與日本三井化學,合資在寧波興建電解液廠;在電池、電機、電控、整車系統等電動汽車關鍵技術領先的立凱電能,也與黑龍江陸方企業合作生產電動客車等。

台灣能源產業為什麼千里投奔大陸,不再堅持根留台灣?套句業界的口頭禪,因為「台灣幾乎沒有新能源產業政策,更看不到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業者還稱,他們不會在台灣上市,要上路除非是台灣進口。

相對大陸政策鼎力扶持電動汽車產業,業者禁不住吐苦水:「台灣沒有張開雙臂擁抱,沒關係;但至少不能推人出去,把門關上。」

電動汽車產業鏈投資需要燒錢,以昶洧為例,當初籌資提出專利作價,卻頻遭打回票,在申請發行海外可轉債(ECB)退件,才決定登陸合資。如今新車上路,業者只能感嘆「誰叫台灣官員不懂造車,提出的要求不盡合理。」

台灣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精密製造、汽車電子技術,明明有很好的電動汽車產業鏈和技術實力,卻沒有發展整車製造的產業政策,電動汽車發展更幾乎一片空白,相當令人扼腕。

德國在「工業4.0」浪潮下,明定二○五○年實現所有在售車型均為電動汽車。已是全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大陸,更是迫切加速發展電動汽車。北京剛宣布九月底前出租車會全部更換為電動汽車,砸重金興建充電站就更不在話下。

而台灣新能源汽車數量,還遠遠不及於大陸一個城市的推廣應用。

業界感嘆,台灣政府不但沒有政策,更缺乏眼光。以兩岸新興產業戰略發展相比較,大陸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應用遙遙領先,共享經濟風生水起,滴滴甚至合併了UBER,台灣都已經落後一大截了,還不想急起直追,只會關起大門,當井底之蛙。

大陸拚「一帶一路」,積極帶企業「走出去」;台灣吵「一例一休」,只會把企業帶入困境。台灣政策開放的腳步追不上產業技術,只怕很快就會被全球供應鏈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