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臺北市文化局長鍾永豐、文夏、林沖合影(築點設計股份有限公司提供)](/system/assets/images/000/032/715/big/%EF%BC%88%E5%B7%A6%E8%B5%B7%EF%BC%89%E8%87%BA%E5%8C%97%E5%B8%82%E6%96%87%E5%8C%96%E5%B1%80%E9%95%B7%E9%8D%BE%E6%B0%B8%E8%B1%90%E3%80%81%E6%96%87%E5%A4%8F%E3%80%81%E6%9E%97%E6%B2%96%E5%90%88%E5%BD%B1%EF%BC%88%E7%AF%89%E9%BB%9E%E8%A8%AD%E8%A8%88%E8%82%A1%E4%BB%BD%E6%9C%89%E9%99%90%E5%85%AC%E5%8F%B8%E6%8F%90%E4%BE%9B%EF%BC%89-2.jpg?1482802689)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路恒台北報導】「台灣終於有一個像樣的音樂演出場所!」興建中的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北流中心),於26日舉辦「歌。時代與記憶」開展記者會,展期自26日至明年1月2日,目的主要是向公眾介紹未來流行音樂中心的發展樣貌,期待民眾對於北流中心有更多的認識與關注。
「歌。時代與記憶」為「流行音樂文化館常設展」的先期規劃構想的公開展示,記者會由主持人DJ小樹開場,依序介紹與會的音樂界佳賓林沖、文夏等人,以及邀請文化局主任秘書劉得堅受邀致詞時表示,「感謝文化部的支持,以及流行音樂界的多位專家協助,希望今天的策展,能為未來北流中心的常設展打好基礎」。
詹偉雄談到,這次的策展主要是讓民眾更了解北流中心的建造構想與未來的展望。他認為流行音樂其實不單單只是,我們現今在電視上看到的歌手演唱,只要是有意義的聲響,其實都可視為流行音樂的一部分。包含文夏老師從前所唱的歌,或是五月天在小巨蛋的演唱,都體現了不同時代的情感風貌。
「北流中心成立的目的,其實就是要蒐集不同時代的聲音樣貌,讓民眾得以觀看到不同時期的情感風景,進而理解台灣歷史演變的過程。」詹偉雄說,在展覽的場所中也可以見到相當多與音樂工作者相關的歷史文物,而北流中心很大的作用,也是在保存這些重要的歷史物件。
位於南港的北流中心,主要由「表演廳」、「流行音樂文化館」、「產業區」三棟建物組成,未來將會是流行音樂演出的重要場所,除了提供大型的表演場地外,也會有錄音室、練團室與後製設施讓年輕的音樂工作者所使用。
雖然兩年後才會正式完工,但北流中心已完成194組資深音樂人的訪談、26萬多首歌曲的目錄資料庫,數位化3000多件流行音樂文物,使台灣的流行音樂史更佳完備,並建立台灣在華文音樂界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