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現在大氣中的CO2濃度已經突破400ppm,地球累積了非常可觀的能量,未來大概冬天會不冷、夏天越熱,且時間將越長。」中研院地球所研究員汪中和5日受訪時表示,全球暖化已使得今年印度小麥、巴西玉米等作物都大量減產,使得糧食市場供需失衡。天氣風險公司總監賈新興也提醒,「在公共衛生的研究中顯示,暖化會讓熱帶蚊蟲生存的區域越多,帶來登革熱等病媒蚊,所以暖化的壞處看起來將比較多。」
冬天越來越不冷
2016年台灣感受到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除了年初台北意外降下大雪外,夏季還有高達77天的高溫,就連到12月都還感受不到明顯寒意,讓民眾不得不多留意台灣的氣候到底怎麼了?
「現在大氣中的CO2濃度已經突破400ppm,這在過去300萬年從沒發生過!」汪中和5日接受專訪時表示,地球已累積非常可觀的能量在地表、大氣層、海洋、地殼與冰雪圈等,溫室氣體攔截熱能的影響,造成地表溫度不斷升高,長期的氣候趨勢大概冬天會越來越不冷,夏天將越來越熱,且時間會越來越長。
高溫長達77天
賈新興也說,在大趨勢下以往每年台北超過35度的高溫平均是22天,但2016年高溫天數竟然有77天之多;而像秋天這種涼爽的季節已經越來越少,今年秋天的平均溫度已超過1947年以來的最熱紀錄。他指出,「台灣極端氣候已讓中南部的油桐花在今年開了2次花,暖化已打亂植物的生長期。」
汪中和表示,天氣的極端變化對農業傷害非常大,今年在台灣要吃到芒果的困難度非常高,因為雨量與溫度都對芒果的生產季節造成非常大的衝擊,且不單是台灣,全球都一樣。2016年受到聖嬰現象的影響,印度的小麥、巴西的玉米都大量減產,讓全球的糧食供應市場供需失衡,「天氣極端變化讓我們越來越難掌控,農業生產更是首當其衝。」
作物難適應病菌多
「晚上氣溫的暖化更嚴重,是白天的3倍!」汪中和認為,晚上的氣溫不夠冷,植物就長不好、沒法休息、生長酵素也無法正常分泌,暖冬更會讓病蟲、害菌不會被凍死。賈新興補充說,有一句俗語是「瑞雪兆豐年」,也就是冬天溫度比較冷,代表隔一年農作物的生長會比較好,就是這個道理。
那暖化會不會帶來好處?賈新興思考一下後才說,雖然從熱帶作物種植的範圍來看是可以增加的,但中高緯度的主要糧食作物,如小麥等,較需要低溫的生長條件,太熱的話反而不好;且從公共衛生的研究報告來看,熱帶蚊蟲也會因暖化造成生存區域增加,登革熱病媒蚊的棲地就會增多,所以看起來暖化的好處真的比壞處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