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勿延誤治療 醫:黃金期要把握

林亭妤 2016/10/27 15:55 點閱 11340 次
醫師呼籲,中風症狀發生後3小時內要把握治療黃金期,降低癱瘓的嚴重程度。圖為示意圖,非中風患者。(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醫師呼籲,中風症狀發生後3小時內要把握治療黃金期,降低癱瘓的嚴重程度。圖為示意圖,非中風患者。(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如果我的中風早一點接受治療,我現在就還能活蹦自如了。」雙和醫院神經科醫師陳龍27日受訪說,中風就像一個標籤,讓很多長者會找一堆理由延誤治療黃金期,中風後2天才來就醫的人一堆。國健署提醒,中風把握黃金時間即時治療並積極復健半年,才可有效控制癱瘓程度。

國建署27日指出,一名68歲長者某日凌晨被發現臥倒在自家浴室內,送醫後診斷為栓塞性腦中風,緊急診治後右側肢體仍癱瘓,雖近2年接受醫院安排的積極復健治療,也不能讓患者的右手右腳如過去一般靈活有力,無法自理洗澡。

中風搶救黃金期

「把握中風後3小時內送醫。」衛福部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陳龍受訪時指出,中風之後癱瘓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病患中風發生後3小時內有沒有緊急送醫治療的黃金期,但陳龍無奈地說,我國急性中風後的就醫時間中位數長達15小時,差「黃金時間3小時」非常多,顯現我國民眾對於中風後若沒有即時就醫、恐讓癱瘓程度更嚴重的危機感還不夠。

「60~79歲是中風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層,國人的中風類型以缺血性中風為最多。」國健署表示,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在中風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並在運動能力恢復最快的半年內積極復健,可有效減少中風導致的殘障等後遺症,否則中風後的後遺症,常成為照顧者及家庭經濟的沈重包袱。

陳龍指出報告說,我國急性中風患者只有5~6%有在中風後3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國健署也說,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因,據衛福部104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顯示,腦血管疾病高居國人10大死因第3位,共奪走1萬1169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

中風後復健阻力多

「很多人會找各式各樣的理由如:我腳沒力、我有事等,在中風後若沒有意識昏迷,就拖個2、3天才來就醫。」陳龍指出,中風後的復健率也沒有很好,包括有些人會有中風後憂鬱症,這讓他們對於復健沒有動力;輕度症狀者要頻繁往返復健科接受復健,1個月就會出現疲倦感;中度以上症狀者要住院復健,但可惜床位一位難求。

國健署呼籲民眾,掌握三高數值控制在血壓<140/90mmHg、醣化血色素<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mg/dl下,並養成每周至少3次、每次半小時的規律運動,降低罹患中風之風險,並牢記FAST辨別中風口訣:FACE臉歪、ARM手軟、SPEECH大舌頭、TIME記下時間、快打電話,以辨識中風初期的重要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