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能量強 惟產學研合作少

林佳楠 2016/10/26 19:12 點閱 10220 次
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王永和表示,我國科技研發能量強。(photo by 林佳楠 / 台灣醒報)
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王永和表示,我國科技研發能量強。(photo by 林佳楠 / 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台北報導】「國家的國力與科技研發能力有很大關係,」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王永和指出。國研院科政中心26日發表政府重點產業的學術競爭力研究,結果顯示我科研能量雖強,但產學研合作不夠密切。Clarivate Analytics北亞區域總監Justin Kim則建議,亞洲是近5年智慧製造的主要市場,我國應強化專利布局。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26日舉辦「智慧大未來,啟動台灣轉型能量」記者會,發表學術領域競爭力的相關調查,並特別邀請Clarivate Analytics(原湯森路透智權與科學事業部)北亞區域總監Justin Kim分析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

國研院院長王永和表示,科政中心是科技部的智庫之一。科政中心利用Clarivate Analytics的資料庫,分析國內期刊論文發表及美國核准專利的統計數據,以客觀評估我國的科技研發狀況,發現未來的優勢和機會,「讓政府有感」,進而改善施政。

加強專利布局

Justin Kim指出,近5年智慧製造的主要市場就在亞洲,有63%的專利是在亞洲國家申請的,主要專利權人包括中國國網、國際商業機器(IBM)、精工愛普生(Seiko Epson)、微軟、谷歌、三星等。

科政中心副研究員樊晉源指出,我國智慧機械及智慧製造領域,在專利大國美國所獲數量,居全球第5,僅次於美國、日本、韓國、德國。至於國內廠商的專利數,台積電位居世界前30名,成為國內最高,工研院、鴻海、宏達電則分布在第60至70名的區間。

樊晉源分析,台積電與工研院的專利布局較廣,但整體而言,現階段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相關專利布局較分散。他也建議,研發能量強大的工研院,應負起引導產業發展的責任,而論文表現傑出的學校也應多與業界法人合作,一起加強這些重點產業的專利布局。

加強產學研合作

科政中心助理研究員紀凱齡分析指出,在重點產業「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療」中,智慧機械的研究多已達到世界水準,且國際合作的研究相對影響力大。綠能科技研究的分布領域則較為廣泛,包括論文數最多的電化學、相對影響力較大的農業工程、電子電機工程、大氣科學等。生技醫療的研究則以替代醫學類的論文數最多,農業工程類的研究影響力最大。

從論文的合作型態來看,上述三大領域皆以國內合作及學研合作居多,產學研合作則相對少許多。對此,樊晉源表示,三方合作可再加強,因為學研界的研究雖紮實完整,卻歷時長久,且往往不知如何應用在產業界,時間一久,論文成果很可能就被國外其他業者挪用,將相當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