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我參加浸信會神學院畢業典禮,領取我自成大退休後的這張「另類」神學課程結業證書。8月6日晚忽聞我的老師周聯華牧師蒙主寵召得安息,我試著把和周牧師相處的點滴往事拼圖,以紀念這位我心中的典範。
周牧師對畢業生演講的主題是「畢業和起業」,他認為宣教和教書這兩件事,應該充分的分工。他特別提到畢業生成績最好的去宣教,成績沒那麼好的留下來教書。
周聯華牧師的三門課
在我修習的18學分中,其中有9學分是周牧師教授的三門課,讓我如沐春風,一個已經90歲的牧師仍然那樣的精神奕奕,即使在年輕教授也很少見,我終於體會到叫老當益壯。
周牧師的博學多聞令人欽佩,聖經裡的字字句句彷彿儲存在他大腦的記憶體,隨時可以抽取出來講述任何篇章,感覺上一個90幾歲的人應該忘記的他都沒有忘記。雖然說聖經的幾次修訂版他都參與其中,但是上課的時候周牧師在整本聖經新舊約66本之間穿梭自如,如果再加上聖經以外的其他相關研究和報告,他上課的內容真的有如一座活圖書館。
除了基督教的相關內容外,還包括其他宗教、哲學等範疇,打開學生研習的視野,若非親炙牧師的課堂,很難有如此深刻的體會和感受。此時我很享受「學生」的身分。
周聯華牧師的「雜務」
周牧師在1975年因主持蔣介石過世後的紀念儀式而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他是1954年從美國獲神學博士後來到台灣,先在神學院教書、牧會。後來在士林官邸擔任牧師,這身份讓他在黨政軍特各界成為一個特別的牧師、學者、和教授。
士林官邸凱歌堂的牧師
身處政治權力核心的獨裁者和掌權者的牧師所知道的事情會更多,卻也看到更多特別的恐怖以及權力的傾軋的後遺症。周牧師可能會知道某些秘辛。他雖被形容是蔣家集團 「御用牧師」,「伴君如伴虎」的窘境是他的生存空間。
周牧師在一次上課中,講了一段因宋美齡人在美國,無法照往例在自己的生日舉辦慶生會的事件。她因此要求周牧師陪同蔣介石和這些貴婦一起慶生。因為邀請函寄送的時間太匆促,一直到深夜才送抵浸信會神學院的宿舍,一輛軍車駛近宿舍旁,隨即有軍人自車內而下,在深處白色恐怖的年代,當下他以為自己即將被逮捕,在那位上校軍人拿出邀請函給他,這才釋懷。
這件事情對權力核心外的人聽起來有點不容易了解。但是可以同理他的心思意念,理解到很多的恐怖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七十年代台灣被逐出聯合國,觸發長老教會草擬〈國是聲明〉,周聯華亦參與起草亦名列國民黨政府情治單位黑名單,可能他因為凱歌堂牧者的身份才未遭清算。
張學良筆名曾顯華
蔣介石因中國共產黨打下中國而逃到台灣,他怪罪西安事變的主角張學良。1936年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就被蔣介石監禁,來到台灣仍然在高雄、新竹、台北監禁直到90歲,李登輝擔任總統後才釋放他。
西元2000年他離開台灣去美國,後來死於美國。「曾顯華」是張學良筆名,是曾約農、董顯光、和周聯華的合體名字。這三位分別教導張學良的中文、 英文和聖經的老師名字分別取一而構成新的名字「曾顯華」。
蔣介石長期監禁張學良,逼迫張學良和原配離婚,要求張學良和他太太成為基督徒。階下囚夫妻和總統夫婦在凱歌堂一起作禮拜多年。在台上的周牧師如何講道?如何講寬恕?何謂罪人?我很是好奇,也在那時讀了很多和張學良相關的書籍和文章,發現那是中國近代史的關鍵。但周牧師似乎不願意多談,我的疑問與好奇也尚未獲得解答。
感慨「一事無成」
周聯華牧師曾經提到,他在民國五、六零年代,他原本想希望有機會擔任浸信會神學院的院長而不可得,後來想擔任浸信會亞洲協會的會長也不可得,其後他希望能夠擔任東海大學校長,也都無法獲得宋美齡的同意而作罷。他原希望可以在這三個機構扮演某種角色,無奈事與願違。
95歲的他感慨「一事無成」是否跟這個有關,我們不得而知。但這三件事在他的書中曾經提過,後來周牧師在全國婦聯會,世界展望會,演藝之家等等相關的機構都有很重要的角色。問題是什麼叫做「一事無成」?
從當事人的立場而言,總覺得成就不足,從外人的角度而言,就認為他已經成就了這許多事,也佔有那麼高的地位,又如何說一事無成?
老當益壯
周聯華牧師最令人稱讚和佩服的是他的身體非常健康,很多人問他都吃什麼才這麼健康,他說吃 「飯」啊!一直到現在他仍然都是自行開車到浸信會神學院,他完成聖經和合本修訂版和一百本書的計畫,讓人們覺得他的成就非凡。他曾經在教室外教我如何拉筋,現在他仍然可以向下彎腰及地。
雖然家人都在國外,太太因癌症過世後,他一個人獨居,不喜歡麻煩別人喜歡自己開車。曾經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打電話家訪他,問他是不是一個人住?他回答是。問他是不是獨居老人?他回答是。問他是否需要社會局派人協助?他說不需要,因為有一位教會姊妹定期去幫他做打掃工作。一直到現在他仍然保持的那麼健康的心態和不間斷的工作, 真正的活到老學到老,不知老之將至。
一生中最好的是晚年
兩個月前,周聯華牧師95歲自評「一事無成」,歷史會如何定位他?對他有何評價? 生在中國上海,在美國學習,到台灣工作,他活在這特別的時空。尤其1975年,當他引領蔣介石的棺木在台北街頭的送葬儀式,在國父紀念館主領蔣介石的追思禮拜而「一夕成名全台知」,各界稱為「御用牧師」。
蔣家三代婚喪都有他,在蔣家王朝成員逐漸老去凋零後,他參與更多社會公益活動,充分發揮他牧者的影響力。
最近讀了「老年之書」,更體會到幾千年來的人類歷史不斷的在探討人生,尤其老年,周牧師的確是一個值得學習的人生偶像。他到台灣已經超過60幾年,人生精華時間都在台灣,也走遍世界。他不斷的付出,活在上層却持續不斷關懷底層的社會,他是幸運的,得以享有豐富多彩多姿的人生。
周聯華牧師以他親身的經歷,相信「一天中最美的是晚霞,一生中最好的是晚年。」白髮是智慧的冠冕,皺紋是歲月的禮讚。「退休不是退化。」「退休」是可以的,「退化」可不是個好字眼!讓我們積極樂觀,再創一個飛越的人生,所以讓我們振作起來,趁著現在還有時間,好好的做一些事情。 這是他知行合一的老年哲學。
傳奇的一生
周聯華牧師在1994年的回憶錄及2006年一場佈道會中,兩次公開述說自己一生最有意義的事奉,就是1990年12月8日參與的「1990年平安禮拜─尊重人權、紀念二二八」。
周牧師最後一次公開講道,是2000年3月5日在台北市懷恩堂,自稱「還沒有看過八十歲以上老人講話而不囉嗦的」,所以從那天以後,封口不封筆。2006年要求陳水扁總統下台的「紅衫軍」運動,周聯華親自到場觀察,並自行印發小冊子免費派發闡述立場,扮演維護秩序者的角色。
但也有綠色政治立場者則質疑為何周聯華牧師參與倒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家貪污的紅衫軍運動,卻對蔣家的逆天行徑從不吭聲?
歷史將會怎麼樣描繪他?處於特別時空的特別任務,或許會有仁智互見的褒貶,他的歷史定位會像周聯華牧師自評的「一事無成」? 究竟是他自己認為「做得不夠」,還是別人認為的「謙卑」,那就留待後人重新界定了。
周聯華牧師對自己一生的總結是:不過是耶穌座下的一匹小驢,為主所用。我覺得周牧師絶對有資格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寫於2016/8/7
(楊澤泉簡介:東海大學經濟系畢業,台大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哲學博士,東海大學董事,成大企管系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