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書俱樂部》 音樂劇將登場

陳信羽 2016/08/03 18:29 點閱 6796 次
為了等待前女友而開的書店,六個各自分開又在此交會的靈魂,或許只是需要一個「讀書」的理由。(photo by 官方臉書)
為了等待前女友而開的書店,六個各自分開又在此交會的靈魂,或許只是需要一個「讀書」的理由。(photo by 官方臉書)

【台灣醒報記者陳信羽台北報導】「希望能像影集一樣一直演下去。」製作人張芯慈介紹《不讀書俱樂部》這齣是台灣首創影集式音樂劇,本劇在2015年韓國大邱國際音樂劇節中奪下「評審委員特別獎」,今夏登台再次演出。

製作人張芯慈說,創作之初致力於打造像紐約、倫敦、巴黎等不拘於時間、地點的歌舞表演,抱持著將音樂劇融入生活的理念,並仿照美國喜劇《六人行》,闡述六個角色在書店相遇所引發的火花,她希望能像影集一樣一直演下去。

《不讀書俱樂部》以台灣獨立書店為場景,故事從一位沒有在德國完成學業的音樂家出發,為了挽回逝去的感情,頂下一間搖搖欲墜的獨立書店,等著前女友回來,並在書店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大家各有所求,並一起尋找讀書的理由。

國會助理轉戰音樂劇

製作人張芯慈學的是表演藝術,曾當過國會助理、記者,在韓國擔任交換學生的那年,確定了走向「戲劇」這條路。她說,在念研究所時因鑽研文化政策,才去當國會助理。她說很羨慕韓國政府在音樂劇上的扶持,希望自己能在國會上為台灣的音樂劇帶來幫助,但是她發現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更何況只是個助理。

「為了文化部的補助,決定做一個與獨立書店有關的故事。」張芯慈表示,當時最壞的打算就是賠掉自己穩定工作的薪水,把答應的演出費給大家。雖然最後沒有申請到補助,但是第一次公演50個位子通通賣光,張芯慈更常常看到死忠粉絲的身影。

張芯慈說,在這個劇團中每個人都有其他的工作,以工作養夢想。但是看著觀眾的回應,就會覺得自己做出一個不錯的劇,令她覺得很值得,所以才打算賠錢也要堅持下去。她希望未來能找到一個屬於劇團自己的排練場,讓創作出來的作品可以一直演下去。

進軍海外抱獎歸國

《不讀書俱樂部》在今年7月韓國大邱國際音樂劇中奪下「評審委員特別獎」,是第一齣在該音樂劇節演出並得獎的台灣作品。結束在韓國的公演後,為延續在大邱演出的感動和餘韻,劇組回到台灣繼續《不讀書俱樂部》第二集的演出。

飾演男主角的許亦聖回憶,當初到韓國時有點擔心語言不通的問題,因為音樂劇中常常玩雙關語的笑話,所以在翻譯的部分花了很大的心力。但現場演出後發現當地的觀眾比想像中的熱情,他們會隨著音樂節奏拍手。但後來才發現這是韓國觀眾看音樂劇的習慣,只要是有節奏的音樂,不管時間長或短都會跟著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