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週刊封面:安倍三箭啟示:把靶畫大,箭才有可能射中 (20160731 經濟學人)

邱慕天 2016/07/31 18:56 點閱 954 次

《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1980年代的日本,是全球學者研究蓬勃經濟的活教材;但在那之後到如今,它已轉成了研究不景氣的負面教材─美國增長了134%、義大利也成長了67%,日本的GDP卻 20年沒動過。

2012年底出任首相的安倍晉三射出了廣為人知的「安倍三箭」:寬鬆貨幣、財政彈性化、結構改革。2年半下來結果差強人意。首先,日本央行目前的負債比2013年4月時膨脹了一倍有餘,印鈔已經印到負利率了,「將通膨率升到2%」的目標卻仍似一場幻夢。

《經濟學人》指出,實際上安倍三箭已經讓許多日本企業賺到錢了,特別是金融控股公司,但日本無論民間消費或是企業投資都仍極為保守,寧願沒有利息也不願消費或冒險。

由於受薪階級的薪資完全沒有提振,這顯然是日本企業治理結構的鬆散,沒有制訂加薪或投資相關的誘導政策,把金融市場創造的活水導向其他消費產業以及民間。

企業不投資消費,政府只好帶頭消費。但日本的預算赤字20年來都在疊加,這使得安倍在2014年想出提升消費稅為政府拓財的做法,而這個政策很快就跌了個大跤而束之高閣。

弔詭的是,因為民間沒什麼企業想借貸投資創業,政府反而可以用當前很低的利息持續向外舉債,信用並不受赤字影響。這是歐洲許多把撙節當成第一要務的政府可以參考的。

最後,結構改革算是有了小成。政府一方面鼓勵安於主婦職的已婚女性出來工作,一方面投資創造20萬個看護的職缺,且重懲對懷孕員工不友善的企業。這讓勞動市場有了不少活力。但《經濟學人》仍認為,高齡化、勞動比降低的日本應該更開放海外人才進入、約聘與解雇自由化才是。

「安倍三箭」可以說一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但某種程度上,不先把餅畫大,就更不可能有機會把餅做大。這是日本經濟實驗給世界各國的最新的功課。
http://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702751-what-japans-economic-experiment-can-teach-rest-world-overhyped-underappreci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