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已於日前核定,由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士出任中研院第11任院長,廖俊智也表明將在7月4日回台灣主持院士會議,除了親自面對院長遴選過程中的種種質疑之外,更重要的是凝聚中研院渙散的士氣、儘早恢復正常運作,再創造中研院的學術光輝。
平心而論,廖俊智出線的過程確實存在若干爭議,但因前總統馬英九在其任內對外表達「於法尚無不合」後,外界應該可以確認程序合法、有效,而蔡英文總統也願意尊重中研院向來的慣例與傳統,核定遴選排名第一的廖俊智擔任院長。在前後任總統的接力決策下,對院長遴選還存有諸多意見、甚至要求變更遴選辦法的中研院院內與院外的各界人士,似乎也該摒除己見,尊重結果。
未約談三位候選人
但值得留意的是,這次蔡英文總統並沒有與全部的3位院長候選人都面談過,而且與廖俊智也僅是透過視訊而非面談方式進行會談,過程恐怕有欠周延。儘管院長候選人之一的郭位事前即主動表示退出院長遴選,但是他其實已經完成遴選程序,且中研院之前即表示郭位的資格不受影響,因此,在禮貌上和形式上,蔡總統實在有必要邀請3位院長候選人都參與面談,以示尊重和公平,否則中研院長排名第2與第3的候選人,難免給當事人和外界「只是陪榜者」的不良觀感。
再者,廖俊智確認院長後,中研院院內傳出一些聲音認為,他的院士資格尚淺,恐怕難以服眾;其次,對不少中研院內人士來說,廖俊智似嫌陌生。陌生的感覺來自2個層次,一是廖俊智的學術地位尚未得到中研院內各個不同領域普遍的認識與認同。
熟悉度不夠
其次是與廖俊智的熟悉度不夠。儘管現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主任的廖俊智,曾陸續得到美國環保署綠色化學學術組總統獎、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義大利總統頒授ENI再生能源獎、美國國家科學院工業應用科學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發明家學院院士等,但是相較於他的前2任,或有不少中研院人士會期待新院長的學術光環有更多擦亮的空間。這一點,恐怕拍照時總喜歡雙手環抱胸前、展現自信與自我防衛的廖俊智能有所體會。
當然,眼前中研院最大的考驗在於「人和」的問題。經歷「翁啟惠事件」與「院長遴選事件」後,中研院內的派系與立場問題不容小覷。蔡英文總統透過總統府發言表示,會盡力協助廖俊智維護中研院的專業與中立。然而,老實說,其實蔡總統並不一定適合進行這項協助的工作,這是新任中研院院長的功課與職責,總統的投入反而可能會被部份人士視為是政治力的介入,未必能帶來正面的觀瞻與成效。
至於中研院高層,無論是在台灣還是海外,也應該放手讓廖俊智擔負起領導的責任,不必過份呵護或是有太多意見。在公婆眾多的情況下,中研院已經混亂了好一陣子了,此時各方人士應考慮退一步,該是留給中研院一個清靜、重新啟動的空間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