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石斑魚養殖技術已不如中國,新政府應重整政府與民間的研發人力與資源,拓展國內外市場,創造產業優勢。(photo by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system/assets/images/000/027/666/big/%E5%8F%B0%E7%81%A3%E7%9A%84%E7%9F%B3%E6%96%91%E9%AD%9A%E9%A4%8A%E6%AE%96%E6%8A%80%E8%A1%93%E5%B7%B2%E4%B8%8D%E5%A6%82%E4%B8%AD%E5%9C%8B%EF%BC%8C%E6%96%B0%E6%94%BF%E5%BA%9C%E6%87%89%E9%87%8D%E6%95%B4%E6%94%BF%E5%BA%9C%E8%88%87%E6%B0%91%E9%96%93%E7%9A%84%E7%A0%94%E7%99%BC%E4%BA%BA%E5%8A%9B%E8%88%87%E8%B3%87%E6%BA%90%EF%BC%8C%E6%8B%93%E5%B1%95%E5%9C%8B%E5%85%A7%E5%A4%96%E5%B8%82%E5%A0%B4%EF%BC%8C%E5%89%B5%E9%80%A0%E7%94%A2%E6%A5%AD%E5%84%AA%E5%8B%A2%E3%80%82%28photo_by_%E9%AB%98%E9%9B%84%E5%B8%82%E6%94%BF%E5%BA%9C%E6%96%B0%E8%81%9E%E5%B1%80%29.jpg?1463388489)
國內媒體報導台灣青斑被中國龍虎斑打趴,台灣石斑魚養殖產業出現危機,其實這樣的情景早在預料之中。這些年在政府全力推動下,國內掀起養殖石斑魚熱潮,養殖面積及產量在短期內呈倍數成長分別到達2500公頃及26214公噸,產值超過84億元。
除少部分供國內銷售外,多數以外銷為主,其中九成九以上輸往中國(含香港),每年雖然為台灣賺進近2億美元外匯,成為兩岸簽訂ECFA最大亮點,卻也潛藏市場單一化的危機。
中國水產養殖勝台灣
同樣的,我國政府亦忽略了中國為全球最大的水產養殖國家,產量高居全球之冠,不但擁有水土及人力資源優勢,且不斷從台灣及世界各地引進新品種、技術及人才,部分養殖種類如石斑魚、吳郭魚、歐洲鰻、對蝦等品質及規模更超越台灣,在國際市場獲得佳評。
例如中國大陸石斑魚養殖主力的珍珠龍膽石斑(俗稱龍虎斑),由於具有生長周期短、抗病力強、價格高等優勢,該品種消費市場接受度明顯優於台灣石斑魚養殖主力的青斑,且較台灣另一石斑魚養殖種類龍膽石斑平價,將成為未來石斑魚消費市場的主流,凡此均導致近來台灣石斑魚出口數量及價格大幅下滑,已經嚴重威脅台灣石斑魚養殖產業,已引發養殖業者恐慌。
一旦520過後,若兩岸無法維持和平穩定交流,中國官方對台灣石斑魚、甲魚蛋、鳳梨釋迦等極可能設下非關稅障礙(如禁奢令、加強檢驗檢疫、獎勵在地優先等),屆時台灣石斑魚產業將雪上加霜,新政府必須提出有效的因應對策,別讓石斑魚成為政治博奕的犧牲品!
應革新養殖技術
為此,新政府應該重新整合政府與民間的研發人力與資源,善用先進的生物技術、積極育成更具經濟價值的石斑魚新品種,建立完全養殖技術;嚴格執行養殖過程藥物管控並建立安全認證標示,供消費者識別。
在政策上則是鼓勵企業、廠商透過契作方式來確保生產端的養殖利潤與品質;在行銷方面,鑑於過去台灣養殖之石斑魚係以活魚型態販售為主,且體型偏大,國內消費者接受度未普及,若能配合越來越多外食人口及職業婦女人數增加,透過國內優越的加工技術,讓石斑魚產品能符合不同消費群的需求,才能有效拓展國內外市場,充分發揮六級化(1生產×2加工×3行銷)產業優勢,來幫助國內養殖戶脫困。新政府千萬別把錯脈開錯藥方,讓石斑魚嚴冬看不到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