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意玲
與談人:嚴震生
整理:許瑋哲、陳怡安、徐偉珍
一、陸在永興島部署飛彈 美國勢將反制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這禮拜最熱門的消息就是中國在永興島部署飛彈,這舉動引發眾怒,特別是美國認為這件事嚴重破壞南海的和平,歐巴馬還提出鄭重的聲明,而中國方面則強勢回應,請嚴老師分析一下。
嚴震生:前兩天我先是看到《BBC》以頭條的方式報導這個新聞,一開始國內媒體不太關心,後來才終於有一些報導。《BBC》開頭就說是台灣的國防部官員,甚至提到國防部不能透露資訊的來源,因為擔心影響到資訊來源人身的安全。
英國媒體認定這是件大事,《BBC》甚至播放這條新聞好幾個小時,但是國內媒體反而不太重視,有時候感覺台灣的國際觀已經到這個地步,連離我們很近的事情也不當成頭條處理。
【美、中在南海再掀角力戰】
中國之前在永暑礁鋪設飛機跑道,用來測試民航的飛機,那時候中國方面還曾說沒有軍事用途,但現在在西沙的永興島部署飛彈,射程是200公里左右,射程範圍內可能有飛機及航行的船隻會經過,是很危險的。2016年美中雙方都在南海議題上測試對方的底線,美國的船隻、飛機不斷在這地方挑釁,中國一開始沒有軍事方面的回應,但現在部署飛彈後,的確讓人擔心。
問:感覺起來這件事只有美國跟中國有動作,周邊的其他國家都沒有反應嗎?
嚴震生:就在這個禮拜,歐巴馬召集東協十國的領導人到加州陽光莊園,也就是上次他跟習近平見面的地方,主導了一個會議,雖然會議中沒有提到中國或南海議題,但這個會議感覺上就是衝著中國而來。
中國自然會感覺歐巴馬把東協的盟友找去,應是在「主導新的圍堵政策」,中國認為,如果再不做出積極反應,這些周邊國家可能會靠攏美國,而跟中國翻臉。
現在中國在永興島部署飛彈後,特別是位在南海深鎖國的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開始會擔心與中國的關係,萬一出現軍事衝突,美國是否會出面幫忙還不一定,但中國可能會採取行動,美中雙方就像我們玩的圈圈叉叉遊戲一般,雙方都積極部署,再看最後誰會讓步。
【紅旗9飛彈射程200公里】
問:中國及美國在南海的角力戰,當中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現象。第一,報導顯示中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飛彈的部署,之前並沒有任何徵兆,第二,這飛彈很特別,是「紅旗9號防空飛彈」,請嚴老師幫我們分析這個飛彈的殺傷力跟影響力。
嚴震生:這個防空系統的射程是200公里左右,美國上個月派船艦接近西沙的另一個中建島,與永興島的距離是162公里,剛好在射程範圍內,所以中國的意圖非常明顯。雖然美國宣稱對南海的主權爭議採取中立態度,但很明顯是支持菲律賓尋求國際仲裁法庭解決,並提供美籍律師協助。
當美國得知國際仲裁法庭可能對中國的主權不予承認,便趕緊出面喊話,希望各方尊重仲裁的決定,等同於中國喪失南海的主權,台灣也是。由於仲裁法庭的過程,中國不是參與的一方,台灣想參與也沒辦法。
我國外交部曾說過,台灣既不承認也不接受這樣的判決,因為根本沒有邀請台灣答辯,這也是馬總統在1月底時登上太平島的原因,要證明太平島不只是一個礁或岩石,而是有自然生態植物及淡水的島嶼之處,並宣示主權。如果不做宣示,6月判決出來後,會有人批評馬英九失職,因為當菲國說太平島只是一個礁,我們卻不做任何回應。
中國的立場是,他們並沒有參與仲裁,不願接受仲裁結果。但判決出來後,國際輿論可能會對中國不利,所以中國先完成擴建島礁,再把鑽油平台搬過去,最後部署飛彈,由此可知,之後南海的軍事化狀況可能會白熱化發展。
【美國的下一步】
問:根據報導,在衛星雲圖上可以看到,永興島的部署包括8組地對空的飛彈系統,還有1個雷達系統,聽說已有2座發射器啟動。有分析師提到,中國恐怕會逐步向南拓展,把南海島礁事件軍事化,另外美國的下一步又會怎麼出手?
嚴震生:美國認為如果不阻止中國,南海很可能完全被中國掌控,過去看到羅馬帝國統治整個地中海,每個國家都有所謂的「國家主權利益」。美國的下一步可能會等6月份的判決出來後,要求中國遵守,但不要忘了,加勒比海也在美國掌控中。其實,美國並不是《國際海洋法》的締約國,在說中國的不是之前,應先檢討自己。
二、補足大法官缺額 美兩黨各有盤算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日前美國最資深的大法官史卡利亞因為心臟病發而死,大法官的死亡觸動了政治的敏感神經,因為影響到整個大法官生態平衡,補提名的問題鬧得民主黨與共和黨不愉快,請嚴老師為我們講解一下。
【保守派健將史卡利亞】
嚴震生: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裡,我最愛看史卡利亞寫得意見書,特別是不同的反對意見。他會在意見書裡面批判過去立場不一致的法官,筆鋒犀利,是保守派的健將。
他只相信一件事:「憲法的解釋應該回到兩百多年前制憲人的腦袋裡頭,原始的定義是什麼就不要再去多做解釋。」但是對自由派的人來講,憲法是活生生的,經過兩百年社會的進步,所以憲法對過去沒有碰到的議題也應該有不同的屬性。
但史卡利亞完全不同意自由派的立場,他認為法官是解釋法律而不是立新的法律。所以他們反對憲法裡面沒有提到的隱私權或同性戀的權益,他認為這些都是自由派的大法官自己創造出來的權益。像史卡利亞這個保守派的健將,可說是目前整個美國最高法院裡保守陣營裡,學養最好、筆鋒犀利的精神領導人。
問:少了一位法官影響重大?
【政治生態恐不平衡】
嚴震生:對!因為他是重量級的人物。原先美國的最高法院保守派與自由派的比例是5:4,其中一個保守派的甘迺迪大法官在一些社會的議題,如:最近的同性戀婚姻合法化、或在墮胎的議題上面,有時候是站在自由派這邊,所以現在甘迺迪大法官可說是全美國影響力最大的人了。他今天站哪邊,哪邊就贏了。
今天如果史卡利亞下台,歐巴馬來任命,他當然會選擇比較偏自由派的法官。自由派本來就有4位了,有的時候加上甘迺迪大法官會變成5位(多數),如果日後史卡利亞的位置由自由派來補足的話,他們本來就有5位大法官占最大數,也就不需要甘迺迪大法官來幫忙了。
這樣的情況當然對共和黨(保守派)的人來說非常憂心,因為史卡利亞過世,不僅保守派陣營少了一位精神領袖,也讓政治生態平衡出了問題,所以他們極力反對只剩下一年任期的歐巴馬任命大法官。
【共和黨的危機】
問題是,如果今天歐巴馬不行使提名權,那就要等到明年一月新的總統來任命,新這樣可能要超過一年到一年半左右才會有新的法官任命。那如果說現在法官只剩下8位,這樣的數字如果投票出來若是4:4時怎麼辦?4:4的意思是說,原來下級法院所做的判決將會維持不動。
可是現在下級法院其實是自由派占多數,就是說如果現在保守派比自由派維持4:4,那很多判決對共和黨是不利的。但如果下一任總統又是民主黨要怎麼辦?不是等於沒有改變嗎?至少現在參議院是共和黨占多數,現在有4個席次的席數,萬一民主黨總統當選,參議院剛好50:50,副總統又可以多一票,到時共和黨連制衡的力量都沒有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還不如在這個時候讓歐巴馬提名,但是他必須提名一個讓大家比較能夠接受的人,他不一定就提自由派的。
問:我猜歐巴馬一定會按照他的職權提名,但他的提名能不能得到共和黨的接受?畢竟現在共和黨這麼鬧,氣燄這麼旺。
嚴震生:共和黨這樣鬧,對自己相當不利。歐巴馬其實可以提名現在有一位印度裔的法官在上訴法院,因為他3年前(2013年)被提名的時候是參議院(下級法院)全數通過的。那2013年你們可以全部接受,為何到了2016年又不接受呢?
【歐巴馬的職權】
其實,有很多案例是過去被提名到上訴法院,參議院完全沒有意見。但是參議院也不是完全通過歐巴馬任名的大法官。我們知道民主黨跟共和黨在參議院,有很多次因為其立場太保守或太自由,而擋住了總統提名上訴法院的法官。
這個印度裔的法官當年是全數通過的,如果三年前可以全數通過那為什麼這一次不行?所以我覺得今天訴諸民意的時候還有一些用。而且歐巴馬認為說總統有Shall(任命提名大法官的權利),如果總統有任命提名大法官的權利,那參議院也要接受這個程序,然後開始來行使同意權。
但是這個Shall到底是「應該」還是「必須」?現在的解釋有一些人認為是必須。如果是必須的話,那歐巴馬會認為說憲法賦予我的職權,所以我必須這樣做。那參議院可以阻擋、可以投票、也可以審核程序,但是不能不作為。
【自由派也同樣憂慮】
現在我覺得面臨的是這個問題,剛剛主持人也講了以總統的候選人特別是包括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都認為說,歐巴馬不應該在任期的最後一年任命大法官。我不贊同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通常歐巴馬不應該在任期只剩最後一年的時候任命,但是也沒有法官是巧在最後一年剛好過世的。
第二點:過去也有總統在最後一年任命的,譬如說史卡利亞之前的法官,他是因為年紀大了,自己跟雷根總統說要退休,所以新法官任命完上台,他就可以退休了。但這當然還是出現一些爭議,因為當時拖了一段時間他還在庭上,就是說沒有正式退下來,要等任命完成通過同意後,才可以退下來。
那現在如果真的造成兩黨法官人數比為4:4,那我反而覺得是自由派比較需要擔心。因為他們的一位女性大法官金斯柏格已經80歲了,而且還有癌症、身體不是很好。大家擔心是說,是不是她應該退休,讓歐巴馬任命新法官補足自由派的缺?
萬一共和黨贏了總統大選,她退休或是過世的話,反而會影響到自由派力量。這樣的情勢卻因為史卡利亞突然心臟病發而逆轉,其過世引起的政治效益是事前沒有人能預期的。
三、你是我弟兄 天主教東正教大和解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最近有一件跨時代的大事,就是天主教跟俄羅斯東正教在古巴進行了一場超過千年的大和解。西元11世紀以後,羅馬帝國分為東西羅馬帝國,雙方各自為政,而且每一個都認為自己是基督教的正統,雙方之後也一直互不來往。
但沒想到在經過千年之後,天主教跟東正教竟上演了和解戲碼。日前在古巴,天主教的教宗方濟跟東正教首祈偉義互相擁抱,且「稱兄道弟」,真是讓大家跌破眼鏡,請嚴老師分析一下兩者之間的歷史。
【基督教的分裂歷史】
嚴震生:首先,廣義的基督教都是從耶穌基督開始的,到被羅馬帝國接受,再來到君士坦丁大帝接受羅馬的天主教。最後慢慢變成國教,整個羅馬帝國就變成了天主教的帝國,但到了公元476年,受到蠻夷入侵,這個帝國垮了,就只剩下東羅馬帝國。
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現在的伊斯坦堡,時間一久,君士坦丁堡就成了精神象徵領袖的所在,也是整個基督教的勢力代表,所以1054年就跟羅馬決裂,決裂後這些東正教,包括其他教區亞歷山大、耶路撒冷、安提阿,也都從羅馬帝國分裂出去。
但是東羅馬帝國維持相當長久,直到1453才滅亡,所以從1054到1453年,東羅馬帝國覺得自己是正統宗教,所以才名為東正教,希臘文就是Ὀρθοδοξία,但到了羅馬後,許多聖經卻變成用拉丁文再看,所以這也是拉丁文跟希臘文的爭議。
舊約聖經是希伯來文寫的,新約則是希臘文,所以東正教在聖經上有根據、正統性,主要原因為就是聖經是由希臘文寫的。但到了羅馬後,羅馬是拉丁文,才會慢慢變成拉丁化。
【普丁的計謀?】
這樣的爭議從1054年分裂後就不斷持續著,而東羅馬帝國也在1453年被土耳其人攻陷,這時候俄羅斯的東正教發現自己還存在著,於是跳了出來,成了整個東正教的領袖。這也是為何這次是俄羅斯的牧長跟方濟見面,他算是現在東正教的精神領袖。
其實天主教跟新教基督教之間已有長期的對話,但時常就是沒有單一的領導人,所以對話就像是分別的對話,不像東正教的精神領袖,所以這次千年來的見面才更具有歷史意義。
特別的是這次教宗在去墨西哥訪問前,剛好停在古巴,而東正教首祈偉義也剛好訪問古巴,這個巧合的時機點,讓雙方可以在機場的貴賓室談話。
問:這次在機場的會面,是由古巴的總統卡斯楚見證下,雙方從互相擁抱到互稱弟兄,還發聯合聲明,呼籲全球的基督徒團結,並督促國際社會採取行動,免除中東地區的基督徒所受到的暴力威脅。
也有人覺得方濟是被普丁給騙了,原因是普丁這幾年來受到西方世界的杯葛,他期望用東正教與方濟的會面,緩和國際間對他的抵制及排擠,嚴老師您怎麼看?
嚴震生:我覺得,方濟是反對美國在敘利亞用兵,他認為不應該派地面部隊,但是後來俄羅斯進去後,敘利亞的局勢就穩定了。
可是如果硬扯到方濟跟普丁,我就覺得遠了,我反而認為是因為方濟,才促成美國跟古巴的和解,那古巴等於投桃報李,也促成天主教跟東正教的和解。
【勿再有人受宗教迫害】
但其實這個和解,他們有承認分裂是因為自己的罪,但是他們真正想在教義上整合,或獨尊羅馬的天主教。我想東正教也不太可能。現在可以讓雙方和解的原因,是因為現在在中東,有許多被伊斯蘭國給迫害,東正教又覺得自己是正統,所以要出面保護基督徒,特別在中東這有很多東正教,但如果在拉丁美洲,就可能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所以天主教跟東正教,等於是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很多的基督徒受到迫害,他們在討論怎麼保護這些基督徒,所以當雙方的領導人一起合作,比較能夠形成一股力量,對伊斯蘭進行一些制裁。
方濟也曾到約旦,也到穆斯林的清真寺,所以他並不是只想跟新教、基督教和解,也希望跟東正教、伊斯蘭進行和解,他並不希望有人在因為宗教而受到迫害。
主持人:針對伊斯蘭國破壞古蹟、難民潮及迫害基督教的問題,大家都不願意看到這些情況再度發生,我相信國際之間也會非常肯定,宗教信仰之間的和解,未來如何求同存異,我想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