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余祥台北報導】「曾接獲通報,媽媽把孩子的網路線拔掉,孩子竟然憤而對她動手。」張老師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徐喜敏18日分享,網路成癮者都是從興趣慢慢成為習慣,最後演變成「失控」,因此精神科醫師張立人提出3R原則,「Role父母以身作則少用3C產品、Real安排戶外活動以及Rule適當控制上網時間。」台灣展翅協會陳時英則建議,「父母應避免直接斷網,找信任的第三人與孩子溝通較有效。」
【高中以下網路成癮者約3成】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波士特線上市調網針對1105位20歲以上有小孩的父母進行網路成癮調查,結果發現55%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網路成癮,主因是生活太無聊,其他依序為缺乏情感寄託、家庭功能不佳、課業挫折等。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去年也做過網路成癮調查,國小生網路成癮者有12%、國中生19%、高中生15%。
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兼任主治醫師張立人表示,「家庭」是影響網路成癮的關鍵,主因有3種,一是父母高度要求孩子,常負面批判導致孩子心理受挫,到網路世界尋求接納。二是父母過度保護孩子,只要有孩子吵鬧就讓步,讓他們無法養成自我控制能力,三是父母讓學齡前兒童接觸網路的「電子保姆」情況很常見。
【父母須以身作則】
台灣展翅協會網路組長陳時英也說,很多家長會來電詢問幾歲適合給小孩手機、每日使用幾小時等的問題,她認為是很好的現象。只是要建議家長,當發現孩子網路成癮,「不要用斷網等激烈手段,只會造成更嚴重的對立,試著去了解孩子心裡想什麼,也可以試著找尋信任的『第三人』與孩子溝通。」
張立人建議父母可以把握3R原則,「Role」以身作則,與孩子相處時,父母應減少使用手機的頻率,「Real」真實活動,安排戶外活動,才不會把網路活動當成唯一的興趣,「Rule」建立網路使用規則,試著以獎勵的方式決定孩子可使用網路的時數。
「網路成癮絕對是可以治療的。」張立人提醒,網路成癮嚴重者,當被斷網時會有煩燥、憂鬱、過動,甚至自殺傾向等,也會有視力變差、青光眼、睡眠不足等造成身體健康不佳,因此他建議可到心理衛生中心或身心門診,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