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週刊》Newsweek
有毒時尚:注意自己的衣櫃環保
當《新聞週刊》的記者驅車駛過南印度的歐拉杜巴拉延大壩時,那污染的景象令他觸目驚心。稻田、椰子樹和香蕉樹的葉子、植皮都鋪成一片焦土,諾亞爾河被注入了來自西邊30公里處紡織重鎮蒂魯巴排放的廢水,滾滾流著大量噁心的綠色泡泡水。
蒂魯巴的成衣紡織,原來是2002年由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貸款2500萬美元的第一桶金催生出來的,作為全球成衣的底層供應鏈,它現在每年有著數10億美元的產能,出口到歐美的Gap、Tommy Hilfiger,或Wal-Mart品牌的「印度製造」,換來了當地50萬人的生計。
然而,紡織工業的污染是恐怖的,兩年前《新聞週刊》記者遇上歐拉杜巴拉延農業協會主席時,他親自展示了家鄉如何與其他約60個農村因土質遭到污染而無法耕種的廢墟。大壩原在25年前是為了農業灌溉而建,如今其水質卻讓30%的居民身染怪病;2005年清理水壩淤積時,底下清出了400公噸的魚屍。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成員武毅秀的數據統計,製造一件長褲、上衣需排放的廢水分別高達1850與715加侖,而亞洲作為全球成衣製造端,卻讓居民正背負這些污染代價。
孟加拉達卡(2013年成衣紡織大樓倒塌之地)位於恆河三角洲的布里甘加河、柬埔寨的湄公河,水質都早已髒到不能見人。各國污染管制局、環境稽查署的腐敗和規範不力,雖要擔負第一線並負的最大責任,但歐美如Wal-Mart、Tommy等大企業,對成衣有毒印染製程的縱容,也令環保人士義憤填膺,而除了H&M在環保的積極努力得到了綠色和平人士的讚賞外,也只有Gap在收到許多請願後開始承諾改善。
保護環境需要上游(業者與當地政府)、中(採購商)、下游(消費者)的共同努力;注意衣櫃環保,別做毀人家園和健康的幫兇。
http://www.newsweek.com/2015/08/21/environmental-crisis-your-closet-36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