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實習記者宋卉凌台北報導】針對農舍新制問題,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副局長林長立21日專訪時,農委會規劃輔導方案吸引年輕農民回流,「除耕種輔導外,更結合加工產品、農業體驗等跨域整合計畫。」不浪費每一畝土地,更帶動農業新氣象。他強調,「若是有農地釋出卻無人承租的情況,農輔處有300位接受過訓練的農民能承租空地,發展自然農法。」
國內有許多民宿業者將農地改建為停車場或造景,違反農業用地相關規定,內政部日前公告《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修正草案,嚴格限制農地使用資格。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副局長林長立表示,「可以經營民宿,但90%的用地須從事農業生產。」
林長立強調,「農地使用必須回歸生產農業的本質。」地方政府必須督導業者改善,農委會也將聯合觀光局、水保局及中央內政部等單位組成聯合小組,抽查縣市政府農業用地的使用情況,要求地方嚴格把關。
面臨台灣農民人數減少且逐漸高齡化的趨勢,可能造成釋出的農地閒置或荒廢。對此,農委會推出「小地主大佃農」的政策,以埔里筊白筍為例,年輕農民透過平台租地促進人力回流,再結合LED燈、白魚養殖、加工產品與農業體驗等,整合為社區產業,達到農村再生的效果。
「若是有農地釋出卻無人承租的情況,農委會也有因應措施。」林長立表示,農改場與農業輔導處有300位正在受訓的年輕農民,能夠承租閒置農地,發展農村有機、友善環境的自然農法。
林長立指出,農委會正在協商與退輔會、台糖等單位合租農地,並建立排水系統與公共設施等基礎設備,提供友善發展的環境及農業輔導。他認為,「年輕人擁有創意,像是電子行銷對於農業發展極有幫助。」在農委會輔導下,結合創新想法,以期為農業帶來一番新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