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察老人需要 再忙也要陪伴他 (20141205 三角談愛-溫小平、樊雪春、蘇家宏)

醒報編輯部 2014/12/05 12:41 點閱 4785 次
老人都怕被忘記,那個忘記不只是忘記,而是一個價值感的消失,自我價值的流失,這時他的情緒就會波動很大。(photo by維基百科)
老人都怕被忘記,那個忘記不只是忘記,而是一個價值感的消失,自我價值的流失,這時他的情緒就會波動很大。(photo by維基百科)

醒報現場「三角談愛」
主持人: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
來賓:作家溫小平、恩典法律事務所律師蘇家宏、台灣師範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樊雪春
文字整理:陳昱穎、游昇俯、谷佳樺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今天邀請3位專家,討論如何跟長輩溝通。許多年輕人覺得和父母很難溝通,也有很多中年人覺得很難和老年長輩溝通,所以我們來討論如何和長輩溝通。今天邀請到台師大教授樊雪春、恩典法律事務所律師蘇家宏和資深作家溫小平。

先請樊老師跟我們談談,老人家通常有什麼心理現象?
【老人家怕被遺忘】
樊雪春:邁向老人生活,有一個最重要的心情:認知。老人都怕被忘記。不像年輕人,別人忘了給你準備生日、準備蛋糕沒關係,因為這個人忘了、還有別人記得。可是當你老的時候,發現被忘記的時候,那個忘記不只是忘記,而是一個價值感的消失,自我價值的流失,這時他的情緒就會波動很大。

問:不只是忘記耶。光是疏忽也會惹他們不悅!

樊雪春:對、對,疏忽也會。比如說你端茶出來少一杯,然後趕快回去要拿另一杯的時候,他就覺得不開心了。他可能會說:「我不要喝了。」會感覺老人像小孩一樣。所以你做任何事一定要從老人開始,端茶出來時要給裡面最年長的,因為他最在乎你先把茶給誰。少了一杯茶,說回去再倒一杯,年輕人不會覺得怎麼樣,因為年輕人在社會上是有位置的。

在我30幾歲時,我常常上殘障廁所,看到殘障廁所蓋得很大,覺得好浪費空間,1間殘障廁所可以隔成3間普通廁所,事實上那個空間對老人很重要,因為旁邊有扶手,那個就是對老人的一種重視,讓老人覺得他有一個位置。

我體會到這點,是在我懷孕的時候,我發現普通馬桶旁邊沒有扶手,我會站不起來,我的肚子太大了。那一刻我才發現我真的需要一個扶把。懷孕9個月的時候其實很像老人的狀態,所以我才體會到無障礙環境是多麼重要。有一天我們也會老,這不是為年輕人準備的,是為我們的未來準備的。

【給予實質安全感】
價值感是第一,千萬不要忽略老人的位置。第二個是安全感。比方他會將錢放你那裏,卻常擔心你幫他處理了嗎?你回答處理了,他又會再問一次、再問一次,你就會覺得很煩。當你說處理了的時候,其實要給他看一些單據,讓他可以貼在牆上,每次想到要問就知道牆上有。你需要給他一些證明,要消除老人一些恐懼感,就要給他安全感需要一些比較實質的東西。

問:那我想從兩個角度請教蘇家宏律師,社會上高齡化情形愈來愈嚴重,很多牽涉到老人的問題,剛剛樊老師也提到,他們需要有價值感,以及不要被忽視,不曉得有沒有一些例子,可以跟我們分享?

蘇家宏:其實的確要重視老人的意見,讓他有價值感,因為問意見時,通常我們喜歡聽孩子們的,勝過老人的,他們就會覺得說,「好像都不在乎我的意見」,所以我在和家人相處的時候,一定要先問我媽媽有什麼想法,不要先問太太的想法。

過去問阿嬤說有什麼想法,也許她沒有特別表示,就說:「你做就好。」但這就是關心她,她就會覺得很好。如果我沒有問她,或只是講我自己的意見,她就會覺得沒有給她肯定,所以居家生活的確要先問老人家,以表示尊重。

【法律之外兼顧人情】
第二個,在工作上的關係,因為我本身處理很多法律的事情,跟很多年紀比較長的人,他想到要怎麼樣規劃他的財產,但有人會猛說:「我是律師耶,我來告訴你法律怎麼做……」其實法律只是參考價值,他會聽,但是要先聽他講緣由,所以老人的情感因素很重要,必須要尊重他、滿足他的個人情感,順著他的脈絡下來,再告訴他法律。

比如說老人家有2個孩子,大兒子很孝順,二兒子很不孝,老人家說二兒子不要給他錢,因為他真的是壞透了,我給他房子,他賣掉,我給他錢,他花掉,我沒給他錢,他又偷我錢,所以他說一定要把財產留給大兒子。

但是如果遇到很菜的律師,他不知道尊重老人家意見,就會說:「這不行啦,人家法律第幾條規定什麼的……」講一大堆之後,老人家會不會開心?絕對不會開心的!因為這是在否定他的想法。

一直講法律條文,但老人家能不能接受?當然不能接受!所以在這種狀況下,老人家如果脾氣好一點的,就會說:「好,謝謝你的諮詢,我們再見了。」如果脾氣不好的,就罵你一頓說:「搞什麼鬼?我來這邊是請你幫我解決事情,不是來聽教訓的!」

所以重點是在關心,要去了解說,為什麼他在這種情況下會說大兒子好、二兒子什麼樣的狀況、給了多少錢等,你會希望他怎麼處理。如果法律有限制,那你願不願意去承擔?或他願不願意接受改變?所以我覺得不只是傾聽,還要加上關愛,引導他、讓他知道這樣會遇到困難,要怎麼解決,這樣會比去教訓他還來得好。

問:蘇律師講到一個重點,就是要傾聽,剛剛樊老師則是說,要尊重他的存在,要讓他有存在感。第二個就是要被傾聽,他需要你聽的意見,不要你意見很多,開玩笑說,因為他一輩子指揮慣了。我知道溫小平老師自己也有長輩,現在也變成人家的婆婆了,自己也是長輩,乾脆就講自己的心理吧?

【體察老人需要】
溫小平: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要體會老人家的需要,因為我聽過有的老人家跟我反應,說家裡的晚輩如女兒或媳婦,常常做菜給他們吃,卻忘記老人家可能牙齒不好,要吃比較軟的食物,結果他說,看到一桌子很多硬得咬不動的、有的辣的不合味口,我覺得就是要傾聽老人家,包括他們身體上面臨的改變。

同樣的,如果你要帶老人家出去旅行,安排行程時就要注意到,不要帶他去狄斯耐樂園,會把他累死、走不動。像我帶一個老人團,大約每半年就會帶他們出去郊遊一次,排的行程他們都滿意的不得了。

因為我會注意到,第一個,他們可能走不動,就絕對不會讓他們走太遠的地方,第二個,就是一定要有很美麗的風景給他們看,第三個,有美食可以享用,所以他們就覺得不需要花太多力氣,沿路就可以看到很多漂亮的風景,然後可以喝茶、聊天、吃到很特別的食物,我每次都幫他們找不同的餐廳,他們就有注意到說,我有注意到他們的需要,所以他們最喜歡我辦的郊遊活動。

另外一個就是說,要做讓老人家開心的事情,因為我覺得包括我自己在內,到了某一個年紀之後,不曉得為什麼,我們會變得有點怪異,有時候不容易討老人開心,所以要注意到他喜歡什麼。

以我媽媽來講,她雖然已經80幾歲,但是精力充沛,那如果把她天天關在家裡,她會氣死、恨死,她就覺得你怎麼都不讓她出去,所以適度的讓她去參加一些老人中心的活動,或參加一些社區理長辦的郊遊等,她覺得開心,像是唱歌或唱戲都可以。

就是要去關心到她的需要,想一想做什麼事情會讓她特別開心?因為我媽媽很愛現、愛出鋒頭,到那種場合去,人家看到她都會讚美她,例如穿新衣服、唱歌唱得很好等,讓她心裡得到滿足。

【老人就像孩子】
問:也請教一下樊雪春老師,剛剛提到老人會不開心、生氣,很多的衝突到底是怎麼來的?有時候長輩不開心,大家日子也不好過,怎麼樣去化解衝突?像是親子之間或特別是中年人和老年人的相處。

樊雪春:對,我們常說相處,可以回歸到眼、耳、鼻、舌、身,意思說他眼睛看得到的地方,他耳朵聽得到的地方,他聞得到的、吃得到的,身體上照顧得到的。我說,其實老人很像小孩,他的需求會回歸到很身體的層次。

像我們在年輕時,要比名利、薪水,這個是比較外圍的,但是人老的時候,名跟利對他都比較沒有意義,他要的就是落在他的身體,所以帶他去看好看的風景,給他吃好吃的食物,都會全部回歸到生理需求。

所以就知道為什麼很多老人要用按摩機,因為那是作用在身體上,這些東西會討老人的歡喜。所以為什麼他們會像小孩,小孩一出生,他的快樂都在他身體上,這是很有趣的。

問:有一點很奇怪的想請教,老人會跟他的兒子或女兒生氣,但不會跟孫子生氣,隔代的孫子都很容易討老人的歡喜,是不是這樣?

樊雪春:對,因為孫子的需求和老人比較靠近,也是眼、耳、鼻、舌、身。就是吃的和用的,所以老人就覺得好像跟孫子相近,這就是返老還童。在心理學上,小孩的需求和老人是很像的,但是中年人的需求就比較不一樣,因為在打拚的時候,要的是一個更好的未來、生活或房子,比較不是作用在身體上面的,比較作用在社會上的期待。

老人一旦老了,對於社會期待和那些美好的仗,已經打過了,都已經知道、經歷過,現在我要準備人生的最後這一段,回歸到自己的狀態,這很不一樣,社會的期待、需求、要求、期望等,都已經不一樣了。

【再忙 也要陪媽媽】
問:接著請教蘇家宏律師,我知道你有長輩,那你覺得媽媽最開心的是什麼事,不開心又是因為什麼事情?

蘇家宏:我媽媽最開心的,就是看到我(眾笑)。沒看到我的時候,她就覺得不開心。我媽媽是很富有愛心的人,因為平時工作時間比較長,我每天回家,時間都已經晚上9點半,她看到我一臉疲憊、拖著沉重的包包,雖然臉上看起來有微笑、嘴角上揚,但是仍沒辦法掩飾疲勞的身體,她說:「那你就趕快回家啊。」不是說:「耶!你回家」這樣,如果你真的回家,就是笨蛋了。

她是出於一個愛心,就是她不希望你累倒,趕快回家好好休息、睡覺,但是自己就會想說,沒關係,陪媽媽再聊個幾句、看個電視,所以她看到你就很開心。

有時候我們不經意會打電話說:「媽!中午便當很好吃。」這就可以支撐她高興一個下午,所以剛剛說到中年人會認真工作、追求一些虛幻的東西,不是一個身心平衡的狀況,反而是年紀大的人,如果沒有工作,在家裡,她的心情就會寄望在他所愛的家人,不管他嘴巴怎麼講,他只要聽到你的聲音,或看到你,就很開心了。

問:蘇律師,請問你媽媽從來不生氣?

蘇家宏:我媽媽當然會生氣,會罵我,生氣的就是我沒有顧慮她的需要,她疼痛的時候沒有關心,但是她不舒服時也不講話,可是就是需要去關心她,應該要聽她講話,但是有時候就在看電視,沒有認真聽她講話。

【老有所「用」】
問:「老小」、「老小」,老人就是小孩,我們要了解老人的心理。我們剛談到那些老人,好像每個老人都長得一個模樣,其實不見得,有的好動、有的喜靜,您觀察這些社區老人家,他們有些什麼特質?

溫小平:老人家很怕被這個社會所遺棄,好像年紀大了就被淘汰。

問:不中用了?

溫小平:對、好像沒用處、沒價值了。可是我們要肯定他們的用處,像我們在教會,老人家會說他年紀大了、不行了,哪裡都不能去了,我會說:沒關係,你還可以為我們禱告。他就會覺得,我還可以為你禱告,就會很開心,覺得有貢獻。我聽說有老人家,在家裡看媳婦那麼累,想說幫忙煮個飯,媳婦都會好心不想讓老人家勞動,但老人家反而會覺得你瞧不起我、嫌我煮不好嗎?

舉例來講,我媳婦最近生3胞胎,我想到我媽媽毛衣打得很棒,但她已封針10年,我想讓她開心,就請她為3個小孫子打毛衣,一人一件,她高興得不得了,立刻把工具都找出來,就開始打。她的手指因風濕性關節炎蜷曲了,可是她還是在打,而且你知道嗎,她居然一口氣打了9件。因為她太開心了,就覺得現在還有人在乎我打的毛衣,希望能穿到這件毛衣。

我發現真的是這樣,有時候我們需要做的不多,就是找一件事去肯定老人家,讓他可以在家庭當中扮演一個角色。

問:請問蘇律師,讓老人家覺得自己有功能,你可不可以分享一下,令堂在家有功能嗎?

蘇家宏:我媽媽很有功能,她每天幫我做菜帶便當。

問:至今還幫你帶便當?從小學開始?

蘇家宏:當然有中斷啦。人都會叛逆,有時候便當吃久了,像高中、大學時會埋怨:帶什麼便當?同學都買排骨雞腿,都很鮮豔,還有養樂多可以喝。那一段時間有中斷,但最近這幾年我媽媽「恢復」幫我帶便當,她會覺得雖然不能幫兒子上班,但可以幫兒子準備便當。我就會跟我媽說,今天中午又給妳請。每天都給我媽媽請客。

媽媽做便當帶給她人生很大的意義,她老了覺得沒有事情可以幹,沒有什麼貢獻,可以每天做便當就覺得很開心。雖然有時身體疼痛,但仍很開心去買菜,還會考慮營養均衡,不能連續兩天帶同樣的菜。

問:她可忙了。

蘇家宏:她很忙,每天便當盒洗乾淨拿回去,她還會燙過一遍,她覺得這樣才會健康。你可以知道她多重視、珍惜準備便當。最近她的手不太舒服,她說:「我不知道可以給你帶多久。」我說:「沒問題,妳可以準備多久就盡量準備。」她很怕唯一的功能消失了。

所以我們要給自己家人,爸爸、媽媽、阿公、阿嬤一個機會,讓他可以為你做一些事情,不一定是便當,有些事情可以請他幫你忙。也許你就可以做得到,但給他做他會很開心,你也會很開心。

【規劃老年生活】
再來請教一下樊雪春老師,剛提到老人家需要有功用、有價值,未來是高齡化社會,我有好多朋友當老師,50幾歲就退休,未來還有2、30年、3、40年怎麼過啊?

樊雪春:對、對。台灣有個老人文化是全世界特有的,大家可能不知道,叫義工文化或志工文化。台灣早期的一批師專老師們,很多人50、50出頭就退休,然後他們就到各個地方當志工,比如到海生館、到台大醫院,我最近上法院,法院的櫃台都是退休老師。有一次我還去做志工講座,最老的志工是85歲,最年輕的志工是52歲,52到85年齡層是橫跨30幾年。

所以現在規劃老年生活已經是必要,不是不一定需要,是一種必需品、不是奢侈品,所以我們現在要開始思考我們老人家的生活。老人生活有兩種,一種是跟夥伴在一起,像是還住家裡、但是去做志工,做志工的時候就會跟年紀差不多的夥伴在一起。

我講我媽的例子,她在嘉邑行善團一個老人團體,團裡最老的是92歲,我媽70歲,她去那裡人家叫她小妹妹。她就覺得開心得不得了,她在其他地方都是老人,去那裏相對地成為妹妹。我覺得有共同的團體很重要,有共同的團體才能增加快樂。

最近我一個朋友在幫他媽找老人院,有一個老人院要登記23年才進得去,意思是我們現在就要開始登記,70歲才排得到。所以我覺得很重要,老人需要有同伴,可以是志工的同伴,可以是社團的同伴,可以是老人院的同伴。因為人可以透過友誼得到很多的快樂,很多的互動,可以感覺到自己還有用,感覺安全。

問:我請教一下樊老師,您老年的時候準備怎麼規劃?

樊雪春:我想去排那個需要23年的老人院。因為有個我非常欣賞的老師叫齊邦媛,她在長庚養生村寫出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巨流河》,我看了好幾個段落都是停下來掉眼淚。我的個性不喜歡麻煩年輕人,有一次我跟女兒談這個事情,我說老了要去老人院,她說:「不要啦、我可以照顧妳。」

我說:「妳們照顧我,我怕耽誤妳們人生的正事。」她就說:「那沒關係,有時候妳回來給我照顧,有時候去老人院好了。」我覺得這倒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問:蘇律師呢?

蘇家宏:我以後還是希望能夠自己生活,因為我有一個不退休的理想,要做律師做到我掛了。假設狀況很好的話,我應該可以一個人生活。

問:我知道小平老師也是。

溫小平:對,我不去住老人院的。如果另一半也能活那麼久,當然還是一起生活。若是單獨自己一個人,也許我就跟教會的姊妹弟兄講好,租一層房子,一人一間房間,有共同客廳,然後禮拜天可以一起上教會,平常可以一起逛街。

【生前處理身後事】
問:我們今天要談怎麼和老人相處,我們每個人都會老,都會有最後的那段黃金歲月。今天這個社會特別面臨著高齡化的問題,如何和老人相處成為了一門大學問。最後請蘇律師來談一下關於錢和遺產的部分。坦白講,關於老人的身後事,我舉我自己的爸爸為例,他活到了96歲,我們都不敢問他說:「遺產怎麼安排阿?」除非他自己提起,我們晚輩都開不了口。

蘇家宏:我想我們將它當作願意正面面對,以及不願意正面面對兩種,這兩種人都有。最近有人來諮詢,他朋友的朋友在10年前聽過我的演講遺囑,跑來感謝我。感謝我當時講到立遺囑如何分配並存證、公證,當時他聽完立刻去做,他媽媽說要把一筆土地、多少錢分給多少人,都分好了。

他聽完演講後,就叫她媽媽一定要趕快寫,寫完也照我說的程序。做完之後結果,她媽媽在1年後過世。過世後,果不出我所料,大家開始爭財產,他就照我那時教他的方法,把遺囑拿出來一唸。其他人看到有這個喔,所以的人都傻眼。本來大家要來爭財產,要爭一半財產,後來都沒打官司了,也就平和下來。

所以重點是說,很多事情比如說遺產,不講就沒有了,只是不願意面對,就會有危險問題的負擔,容易出狀況,而且又沒有法律的背景。我常常講,為什麼錢有用?我問各位,比如說拿到新台幣的1000元紙鈔1000張,就等於是100萬,但是如果沒有法律規定的話,這張錢只不過是一張紙。

你的財產如果沒有遺囑當做背景,就會一文不值,但有立遺囑這樣的法律背景、強迫。所以要知道,錢的背後是法律,你的財產才能夠真正嘉惠後代、朋友、愛人,都必須要法律做後盾。

【生死的心理建設】
問:最後,兒女怎麼幫老人做心理建設?我們剛剛講的是我們去迎合老人嘛!要怎麼樣教老人或是提醒老人做心理建設?

樊雪春:老年的時候,信仰非常重要。信仰就是一個交託的功課。交托對老人是最大的功課,他需要很多事情交托給她的信仰。像我本身是有信仰的人,所以我們就交託給上帝。

有時候,他必須順著人生的河流而下,人生已經到下半場,很多東西不要勉強。很多東西太勉強,對老人來講就會放不下。我覺得交托地功課是安身立命,他需要找到他自己的信仰。

我記得我媽媽很可愛,她有個信仰很有趣,像我爸爸已經走了,但是她從不告訴別人我爸爸死了,她說,我爸在後山種菜、我爸去大陸,這就是她的信仰。她覺得如果有人問我的時候,我這樣做就會感覺到平安。

很有趣的是,老人會有她想要的方式。像我們信仰講的就是心懷信望愛。有自己的信仰去過安身立命的老人生活。

問:太好了。我想能夠把這些帶到教會的老人團契,或幫他找一些老人伴。交託,不只是老人,年輕人也是。我們都需要放鬆,放心。每天煩惱,整夜都睡不著覺。
最後,請每位老師都講一句話來告訴大家,做個結論。

樊雪春:放下一切,享受人生最後上帝同在的快樂。我覺得這是人生最美妙的時代。

蘇家宏:要敬老尊賢,要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趕快問候家裡年紀比你大的長輩。

溫小平:我想送給年長的朋友:「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聖經〉到了這把年紀了,還有什麼走不過去的?還是開開心心的過每一天吧!

主持人:沒錯!我們的生命是上帝賜予我們的。快樂也是過,不快樂也是過。祝福每位讀者都健康快樂,長輩也都過他們快樂的黃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