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游昇俯台北報導】台灣電影人呼籲學韓國立法,規範戲院必須上映國片天數及場次,但戲院同業均持反對意見。立法院文化論政平台9日舉行《電影法》修法公聽會,為保護國片,電影人呼籲仿效韓國制定映演比例制度。好台電影導演林靖傑強調,韓國規定一年365天有146天要放映國片,韓國電影沒因此一片慘綠,反而蓬勃起來,還外銷全世界。
公聽會上,電影人紛紛提出保護台灣電影的呼聲。穀得電影公司負責人李亞梅率先發難表示,「國片在台灣電影市場上有兩大困境,一是我們自己競爭力不足,一是通路空間不足,希望能學習韓國規定國片映演天數、場次。」她說,現在文化部是以總額100萬獎金鼓勵上映國片的戲院,但事實上戲院能賺錢,給這錢沒什麼誘因,對拓展國片映演空間幫助不大,她表示,韓國明確規範韓國戲院每一廳一年365天內應該映演多少天數國片。
「文化是國防,電影是文化,不只是商品。」針對國片映演比例修法規定,林靖傑亦深表贊同,他感性的說,外界視我為藝術片導演,我怕電影難上映,就拍了較具大眾口味的《愛琳娜》,最近試片時也引起很大的共鳴,但卻幾乎找不到可上映的戲院。「當有一天台灣沒有自製的電影,沒有電影講這塊土地的故事的時候,就算賺到再多的錢,不會感到寂寞嗎?」
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俊榮也呼應說,台灣沒有給電影從業者公平的競爭環境,美商在台灣擁有最優渥的戲院資源,且占有最有利的場次。他以電影《玩命關頭7》廣告詞「打破電影史上全台聯映影城、戲院、廳數、場次最多。」為例表示,戲院不夠多,分帳比例不公平,國片就被打趴了。
但台灣省電影戲劇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廖治德有不同看法,「從103年到今年3月底,台灣總共拍攝了110部,包括微電影,但賣座紀錄達1千2百萬以上的只有16部,包括《KANO》、《大尾鱸鰻》及《大喜臨門》。」如果硬性規定映演場次,一場只有2、3人在看,不敷成本。「我們也很愛國,重點在政府輔導拍攝國片,而不在映演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