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
與談貴賓:電影《車拼》導演萬仁
紀錄:陳昱穎、游昇俯
社長(以下簡稱「問」):資深導演萬仁是非常有名的新電影導演,當初他和侯孝賢、曾壯祥合導的分段式電影《兒子的大玩偶》,可以說是開創新電影的先河。
萬導演是一位非常嚴謹的電影製作者,所以這麼多年來,製作的電影並不多,近日有新片推出,我們特別邀請他來分享。很多人會問您吧?為什麼這麼的惜「片」如金,拍這麼少的片子?
萬仁:我從1983年33歲第一次當導演,到目前為止31年了,只拍了9部電影。
問:每一部電影都很經典,像剛剛提到的《兒子的大玩偶》,您還有《油麻菜籽》、《超級大國民》、《超級市民》等。
【刻劃歷史與時代】
萬仁:在這31年時間裡,我大概有10年左右的時間,在電影最不景氣、不可為的情況下,我去公共電視台拍了兩檔電視電影的劇集,一個是叫《霧社事件》,另外一個是《亂世豪門》,花掉不少的時間。但是因為我不一樣的風格,在於偏向於歷史、社會、政治的部分,尤其是台灣社會,雖然形式上是商業的電影,但我花不少時間在research,我覺得這是基本的。
問:您這30年看盡電影界的浮沉起落。其實我們從早年的新電影這些導演,楊德昌、侯孝賢、柯一正等很多優秀的導演,他們早期開創了一個新的電影時代,但是好像並沒有得到票房的肯定,後來最近這些年來,風水輪流轉,轉到現在最新的國片,從《海角七號》開始,一路以來看到國片在台灣慢慢受到觀眾的歡迎和接受,我想您一定五味雜陳?
萬仁:事實上,我們這麼多年來,之前、之後到現在,看到台灣的電影大起大落,很多電影圈的人,無論是幕前、幕後,都看到大起大落,本來電影圈就是一個名利的地方,可是對我來講,看過大起大落後,應該是把名利看淡一點。
【走寫實路線】
問:人生就是留下一個歷史,可能年紀大一點、50歲以上的人,才會知道《兒子的大玩偶》曾引發政府當年所謂「削蘋果」的事件,很多的導演和記者非常的憤怒,就出來捍衛,終於把新浪潮電影維持住生機,您回想時以什麼感觸?
萬仁:可能年輕朋友不了解,台灣的電影曾經是全世界第2、第3多產量的國家,僅次於印度和美國,這是很恐怖的,一年可以拍2百多部片子,而且那個時候的片子都是娛樂片,不是文藝愛情、三廳式的片,還有軍教片、政策片,不然就是武打片,而沒有真正的寫實片。
我們那個時候有一個笑話,導演之多,一年拍2百多部片子,西門町的看板掉下來,若砸死5個人,其中3個是導演。這個年輕人完全沒辦法想像,是國片最興隆的時代,最後整個氣勢就跟著時代沒落了,所以台灣新電影才有這個機會,我年輕的時候,就出來拍一些對台灣社會比較有關的寫實片,那個時候,不管是南部的歐巴桑或不懂國語的人,在電影裡面,他一定是一口標準的北京話,「這太不寫實了」,所以我們就回覆到自然。
【捍衛電影的自由】
我們那的時候,又容易走到藝術電影的鐘擺另一端,其實一開始觀眾吃了娛樂片的大魚大肉、麻辣火鍋之後,吃了清粥小菜是滿可口的,但是久了之後,是不是又厭倦了?所以台灣電影的新電影是在某種程度上走在金字塔頂端上。
我自己還好,我是比較希望能雅俗共賞,所以提那麼多的原因,其實是大家都不敢去碰觸任何的政治。《兒子的大玩偶》就是由黃春明的小說改編,它有一種批判台灣、反諷台灣仇美的事件,所以國民黨那時候就很緊張,開始要禁和剪片,竟然由當初的聯合報(那時你正好在當電影記者)、中國時報的記者,開始出來捍衛、指控,說電影應該要有一個自由空間,可以保持這種創作的自由。
聯合報一發起,竟然中國時報也跟進,以前這兩報是很對立的,但對這件事情竟然有一個共識,覺得要捍衛。以前國民黨文工會掌管所有的媒體,所以在1983年解嚴前的戒嚴時代,這個事件鬧得滿大的,沒想到媒體的力量這麼大,後來國民黨一直妥協、讓步,我現在碰到4、50歲的人,常跟我提到他們在高中、大學都注意到這件事情,而且很多是知識分子,我才發現原來電影的影響力這麼大。
【期望雅俗共賞】
問:那個年代的新導演楊德昌、萬仁、柯一正都是在美國念了電影以後,回台灣來拍片,也是把整個電影境界和層次往上提升很多,只可惜那個年代開創電影時代、改寫歷史,卻沒有在票房上得到很大的肯定,這個是唯一的遺憾?
萬仁:我覺得不能講遺憾。自電影發明以來,多是以美國好萊塢為主,他們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經驗、發行和市場,和可口可樂與麥當勞一樣,一個產品絕對是涉及到世界上2、300個國家,每一個國家都設有電影的發行,掌握整個口味,而且推銷美國文化。但藝術電影或有別於這種商業電影的,事實上它是支流,這種支流本來就是寡眾,只是它的意義不只是在電影歷史上寫一筆,事實上曾經在台灣這麼商業充斥的情況之下,它是「有可為」的作為另外一種電影形式,我很有幸參與這一段運動。
問:我想當初萬仁導演拍的片子,也是在國外屢屢得獎,不管在國內票房如何,例如《油麻菜籽》得了不少獎。
萬仁:基本上,電影就是很奇怪的事情,為什麼要有國際影展?要表揚的,當然是又商業又藝術的,但事實上是很難,目前做得最好的只有一個人,就是李安。所以我們有非常多的導演得過國際影展獎項,國際影展基本上是希望有別於商業,畢竟商業電影追求的不是影展,而是票房。
我的電影是比較希望雅俗共賞,我要強調一點,是剛剛談到新電影的潮流,這個潮流就是類似德國或法國的影展,它是一個方式,但是走到極藝術的話,就走到一個極端,和觀眾就開始脫離了,但是這個很難,因為藝術電影和觀眾關係,比如說聽鄉土音樂的人,一直叫他古典音樂的話,偶而聽可以,但不是他的喜好。
問:今天和大家介紹萬仁導演的新電影,30多年的拍片生涯只拍9部,12年後總算又有這一部作品《車拼》上片。
【電影扣合社會思潮】
這部電影非常有企圖心要談兩岸複雜的關係,從兩岸年輕人的交往談兩岸意識形態、價值觀及文化。我自己看了這部片,覺得片子拍得滿溫暖的,不是一個控訴、對立角度的片子,導演是否如此刻意營造?覺得兩岸關係不需要太堅持什麼意識形態,對嗎?
萬仁:是。我這麼久沒拍電影,選擇題材時,一個導演自然要考慮拍什麼。既然不是商業電影的導演,商業電影就必須聽片商和市場的意見,觀眾想看什麼就要拍什麼。我比較自主,屬於獨立製片,獨立製片的缺點是剛說的,很難拿到片商、發行大公司的資金,有時候就很艱苦。所以對我來說,選擇題材很重要。
我常關注台灣社會,覺得有一個主題可以談,就是藍綠問題。1、20年來,台灣藍綠的對立好像很嚴重,可是仔細想,這個問題是不是被誰挑起?所以我想可不可以藉著一個婚姻,裡面包含藍綠兩邊的角色,有衝突也有和諧;利用兩個家庭的結合來談一些政治,用喜劇性的方式來談。
但後來我細想,藍綠問題其實不大,問題其實是在兩岸問題的紅綠對抗。尤其這幾年來,兩岸的接觸愈來愈頻繁,統獨問題、政治問題,到兩邊的商業問題、人民的來往問題,雖然談論兩岸問題的很多,但很少從歷史上去談,所以我希望藉婚姻來談兩岸的政治問題。用嬉笑怒罵、反諷的方式來談兩岸,變成是一部黑色政治喜劇電影。
【黑色喜劇隱喻政治】
問:是紅綠對決嗎?
萬仁:對,我選擇一個大陸的共產黨家庭,爺爺是解放軍,他們下一代剛好跟台灣的女孩子交往;台灣女孩的爸爸是深綠民眾,不只是綠、還是深綠,她阿公還當過日本兵,是一種讓大陸人更覺得不可思議的情況。藉兩邊婚姻展現一種文化差異和意識形態差異,一些有趣的地方,背後隱藏的就是兩岸有些未解決的問題。
取名「車拼」,就是兩岸好像有什麼要去爭。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其實台灣人要的就是一種尊嚴,這是大陸人所忽略的。所以藉著婚事,你擺場面來,我也擺回去給你看,彼此都要面子,但其實兩邊都是為了子女的幸福。子女的幸福也就隱喻兩岸下一代人的幸福。
未來可能和諧,也可能衝突,但對導演、一個創作者來說,很重要的是,不能為了戲劇效果故意去醜化大陸人。雖然故事已經設定大陸這邊是財大氣粗的土豪,但是除了某些情況,合情合理地去誇張他們官僚、炫富等情況,不要去醜化他們。
問:電影中下一代那對男女的愛情其實滿單純,只是扯到上一代就麻煩了,到底是要入贅還是要嫁娶,又牽涉到兩家的背景,不同的語言文化要怎麼去磨合。
【老朋友再聚】
我們很難擺脫對岸的影響,不可能不到對岸旅遊、經商啊。這部電影應該很多政治人物要看一下,導演很用心地用婚姻呈現兩岸問題。是不是請導演介紹幾個人物,例如有大家熟悉的阿西(陳博正)?
萬仁:阿西演的是女方的爸爸,是深綠民眾,常常到廣播電台兼差罵共產黨、國民黨的。裏面有個橋段很好玩,對方要來提親,尷尬的是,剛剛才在電台大罵國民黨、共產黨,結果他們馬上來提親,為了女兒的幸福又很掙扎。
對年輕人來說很單純,自由戀愛的時代了,世界不再隔閡,不說中國人,台灣人跟哪裡的人結婚都有可能。結婚看似兩個人的事,其實是兩家人的事,我們的設定裏面便有暗喻,講婚姻、通商什麼的好像很簡單,其實兩家人也就是兩國人。
問:導演認識阿西很多年了,最早是在《超級市民》就有合作。陳博正最近還得了金鐘獎,導演聊聊你們的合作吧。
萬仁:其實我們最早認識是在1983年的《兒子的大玩偶》,三段電影裏面我拍《蘋果的滋味》、他演《兒子的大玩偶》,兩年後的《超級市民》我就找他合作。我喜歡拍都市的邊緣人,他演一個專門賣假貨的,這種人是會被歧視的,代表了農業社會轉到工業社會的台北的產物,我想去同情這一群人。他演得很好,那一年得了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
但是之後直到2014年,中間這段時間我們都沒有合作。這部片子我覺得他演一定很適合,所以把他找來。但這次合作一點不生疏,彷彿是1、2年前才合作過合作愉快,而且他表演得還更好。裡面還有一個演員顏正國,他童星時期我我們合作過很多次,他演過《蘋果的滋味》裏面的小孩子,《油麻菜籽》裡則演女主角哥哥小時候,《超級市民》也一樣。
問:顏正國好像有一段時間走錯路?
萬仁:對。《超級市民》殺青之後,他接著去演《好小子》,現在大家知道的都是他演過《好小子》,那時他紅得很快,後來就走偏差了。但是監獄服刑回來以後,他的表現讓我非常感動,值得大家鼓勵。
【企圖心很大】
問:他在電影裡演什麼角色?
萬仁:這部我是臨時找他演女主角的哥哥,他是客串,他的梗不能破。現在他又開始演電影,又慢慢起來了。這次拍片很開心,大家都是老朋友。
問:許多導演認真地想拍好電影,但拍電影和一般行業不太一樣,電影耗費的人力、物力,規模非常龐大,縱使滿腹理想,仍要有許多人支持才能拍下去,更需要觀眾能反應票房,才能繼續做電影。今天很榮幸介紹萬仁導演闊別12年的新電影《車拼》。禮拜五就要上映了,導演和我們談一下,哪些戲院有上映?
萬仁:剛提到獨立製片,缺點就是能鋪的院線不多。台北有5家,中壢有,台中也有。
問:剛才我們談到這部電影企圖心很大,用家庭婚姻談兩岸之間的關係,服貿、貨貿談判要考慮兩岸人民的看法,就像婚姻要看兩個家庭,要能尊重對方。
我們談點輕鬆的,電影裡還有一個演員很重要,叫蘇明明,早年演出《油麻菜籽》,直到現在仍演出公視、大愛的戲劇。蘇明明這個溫柔、本土形象的女演員,其實就是我們萬仁導演的好太太。大家都好奇導演與女演員會有什麼火花,您跟蘇明明早期是在《油麻菜籽》認識吧?
萬仁:對,1984年,算很久了。
問:那時候您想像過可能娶什麼樣的老婆嗎?
萬仁:大家都認為導演與女主角容易有情愫,事實上是如此。我們1984年合作《油麻菜籽》,1985年合作《超級市民》,或許當時彼此有好感吧,但是並沒有聯繫、交往,大家都不太相信。我可以舉個例子,她沒我的電話,我也沒她的電話,你能想像嗎?那個時代沒有Line、什麼的,沒有電話就是真的沒在交往。
【當導演愛上女星】
問:她應該很仰慕你囉?
萬仁:也說不上,雖然大家都這樣講。感情的問題很難講,我們剛交往就感覺不像初識,好像已經很熟悉了。她是射手座、我是雙魚座,個性其實很不一樣,說是絕配好了。
問:我跟聽眾朋友爆個料,其實萬仁導演和蘇明明是由我撮合的。那個年代我在聯合報跑影劇新聞,在一次飯局我分別邀請了他們兩人,飯後他們才開始走在一起。也許導演和女演員是有一些情愫,不過那個年代萬仁和蘇明明的交往其實很低調,我們媒體也很少寫,結果他們就結婚了,而且結婚後不鬧花邊新聞,相愛至今。
萬仁:那個時代跟現在一樣,女主角很容易就嫁入豪門,我們雖然個性差很多,但我們有個共同點,對名利都看得很淡,這個很重要,她喜歡的是平凡的生活。她是從拍電視《還君明珠》、《八月桂花香》那幾檔戲,給人很深印象的,但是突然在最紅的時候退下螢光幕。
她37歲、我46歲的時候,我們決定生子,生孩子之後她10年不工作,專心照顧小孩,這真的是滿偉大的。我兒子現在18歲,現在回想起來,那10年對她真的很犧牲。她那時候做這樣的取捨,而且百分之百不後悔,真的很難得。
問:聽眾從萬仁導演的口中可以知道,他娶了個最美麗的女演員,而且這個女演員沒有嫁入豪門,願意為他犧牲,實在很偉大。蘇明明在裡面演什麼角色?老婆當演員感覺如何?
萬仁:當她息影10年,回來重新演電影的時候,就開始都演女主角的媽媽了。那時也不太適應演八點檔的本土戲,她其實是很本土的,只是無法接受那種戲路,工作條件又太趕、太不講究,她不太能接受。
她也演公共電視的戲,比較介於電影和電視劇那種節目。我的電影她是一定會參加演出,這部她是演媽媽,深綠家庭裡的母親。以前很多人以為她是香港來的,其實她是高雄路竹人。
【角色轉換】
問:她拍你的電影是不是絕對服從?
萬仁:應該這麼講,在我們那個年代,一向是如此,導演權威非常大;其實現在也是一樣,以前的年輕人幾乎完全聽令於導演。
後來我和她生活才發現一個問題。因為電影很花預算、趕時間,時間就是金錢,所以工作管理像軍事管理,為了有效率,我「難免」會把工作領導風格帶回家裡,這是她不能接受的。她工作上絕對百分之百配合,但回到家她不希望我還是導演的角色。我也有在注意,不是真的那麼忘我,但是一些口氣、動作就讓她覺得我把工作態度帶回家了。
問:我們趕快請萬導演跟老婆告白一下。
萬仁:我是真的感謝她。我舉個例子好了,我們做事方法不一樣,我們如果要去找朋友,她比較隨興,想去就出發,乘興而去、乘興而回,但我如果找不到人就會懊惱,所以喜歡先聯絡,後來覺得她的方法也滿好的。
問:導演是事事講究、細心的人,明明則是自在、自主的人。今天很榮幸邀請到導演,來談闊別12年的新電影《車拼》,希望大家能給他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