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執政理念,還是要回到民主(陳敦源)

陳敦源 / 政治大學公行系教授 2015/01/27 00:11 點閱 2504 次
毛院長懷著對網路「敬畏」的心情,想要訓練政務人員開始網路執政的工作。(photo by 中央社)
毛院長懷著對網路「敬畏」的心情,想要訓練政務人員開始網路執政的工作。(photo by 中央社)

毛院長懷著對網路「敬畏」的心情,想要訓練政務人員開始網路執政的工作,用意很好,但是,請來的這些網路新時代的工作者們,並不懂得政府行政,老實說,他們的工作型態與認知,除了讓這些老世代的工作者開開眼界之外,回到辦公室,政務人員還是生活在最傳統的政府組織當中,更嚴肅的現實是:「這一切可能都用不到。」

【公部門不同於私部門】

因為,政府是一個單位,不只有政務人員,還有事務人員,這些人為「公」而工作,沒有一個人可以聲稱自己代表「政府」。更重要的,在民主的大環境中,每一種價值都要尊重,本身就是一個困難的協調工作(coordination),因此,在講求快速回應的網路世界,除非首長自己花時間,自己負一切言責,政府員工的網路發言是必須層層上報的。

不像私部門,從老闆到員工很容易對「獲利」這個價值產生共識,對第三部門或是倡議團體,參與者本身都經過價值上一定的自我篩選,因此,我們可以說,政府要上網,內部哪一個人可以代表「政府」這個單位,像個人一樣自由在社群網路上發言?這個研習營中,講者口中「政府應該...」的政府,是一個定義不明的主體。

【三個例子】

舉三個例子,來討論政府社群網路參與的「單位」問題。

首先,過去中央氣象局有一位預報中心主任姓鄭,他同時在自己臉書與中央氣象局的網站上預報颱風路徑,因為中央氣象局只能用自己的氣象資訊作預報,但是網路上的氣象達人鄭主任可以用美軍、日本、大陸、南韓的網路資訊進行綜合性的報導,導致兩個「預報」不同,最後鄭先生只要作一天預報中心主任,就必須關掉臉書。

再者,去年選舉前,考試院銓敘部曾經公開表示,公務人員上班時間在臉書上對特定候選人按「讚」,有違反行政中立法之嫌。老實說,公務人員在公部門工作,因為是「公僕」身分,不能完全代表自己;又由於手上握有公權力,行政中立的要求就是要「去個人化」,這與網路社群世界「我最大」的本質,剛好相反!

最後,如果首長真的都被要求要有臉書,請問,他們每天應該在臉書上做甚麼?讓我們看看馬總統的臉書,每天除了報一報自己行程中的花絮之外,他有用臉書回應政敵攻擊嗎?他可以進入網路對他「無能」的評論一一回應嗎?還是用來解釋每一個受到質疑的政策?通常,已經握有權力的人這樣作,得到的必是公關反效果。

從民主價值來看,個人在網路上暢所欲言,是身在民主國家的幸福,但是,這幸福的基石,是「政府不能為所欲為」的民主制度;對應受到層層制衡的政府,「婉君」在網路上的「囂張」,或許在執政者的眼中,不應當作威脅,反而應該相信,時候到了,人民終將習得「網路識讀」(internet literacy)這個技能,對民主作出正面貢獻。

【網路怎麼用?】

因此,我認為,這個研習營受訓者的目標有下面三點:

  1. 讓這些網路前時代的「老摳摳」們理解,別一看見年輕人上網用手機,就認為他們在浪費時間,他們可能正在努力推翻一個政權;歡迎來到網路民主時代!

  2. 回到各部會,在滿足個人資料保護法最低要求的前提下,將部內的各種政府資訊進行盤點,以新聞性的角度進行分析,朝向政務更公開透明目標邁進!

  3. 設法與學界和實務界共同協力,找出從政府的需求出發,偵測網路輿情最有效的方法,別讓將來首長作決策的時候,老是被「婉君」笑慢半拍了!

至於首長要不要上臉書作公關?作過首長的都知道,誰有那個美國時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