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游昇俯台北報導】「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祖父的遺物,能認出來還是依據照片,才確認為祖父所有。」新竹北賽夏大隘社總頭目趙明政的孫子趙正貴,見到交接文物「男子蕈狀貝片耳飾」時有感而發。這批由國立台灣博物館所典藏、從19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賽夏族文物,1日啟程,將在5日於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化館展出。
由台博館與苗栗縣政府主辦,「maSpalaw─台博館賽夏族文物返鄉特展」,將從5日到明年6月7日止,在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化館展出。展名「maSpalaw」是賽夏語「回娘家」的意思,表現出賽夏族人期待的心情。台灣原住民中以賽夏族最具神秘色彩,這次展覽可讓人一窺其生活真貌。1日台博館邀請部分文物所有者的後代家屬,象徵性地進行文物交接,作為展品文物的啟運儀式。
國立台灣博物館館長陳濟民表示,籌備返鄉特展時,4月曾邀請部落族人來到台博館典藏庫房親睹先人文物,族人對這些部落上已散失的文物還保存在台博館,都感到十分驚訝與感動。陳濟民表示,這次邀請了在地部落的參與,經由族人田野調查,募集當地歷史文物一同展出,「在部落參與、文化認同與復振上的意義,可能還勝於展覽。」
1日啟運,苗栗縣南庄鄉蓬萊國小賽夏族學童到場,以吟唱古謠「問候長輩」與童謠「算一算」迎接文物。台博館除預先展示「日阿拐軍功牌」、「男子蕈狀貝片耳飾」與「喇叭口藤背簍」3件文物,也邀請來文物所有者的後代族人觀禮,進行簡單的文物交接。
文物「日阿拐軍功牌」,是南獅里興社頭目日阿拐,在1887年因「開山撫番」有功,受台灣巡撫劉銘傳所頒的軍功牌。由於在賽夏族中屬特定家族所有,且是保存不易的紙類文物,因而特別珍稀;「喇叭口藤背簍」是賽夏族傳統生活器物,藤編工藝在原住民文化中雖不少見,但「喇叭口」造型卻是賽夏族的藤編特色,在苗栗縣南庄鄉還有,到隔壁的新竹縣五峰鄉就不見此類工藝了。